農村告急、東北告急、全國告急 如果不解決這一重大危機 將無法與美國……有效競爭

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從本質上講是人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口紅利的競爭。

毛澤東說得好!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寶貴的。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也可以創造出來。

人口問題一直都是人類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無論哪個民族,哪個國家,都難以逃脫人口問題。

美國現在政治變故,從根本上講跟人口相關,但跟中國不一樣,它所面臨的是人口結構問題,即有色人種的急劇增加和白人種族人口的急劇減少,導致了白人至上主義者的恐慌,這才有了美國政治大師亨廷頓的驚天一問:我們是誰?然後就有了特朗普的反移民政策。

跟美國一樣,中國面臨的人口危機遠大於外部危機。


中國崛起的過程中充滿荊棘、障礙、危機,就目前和未來的情勢看,危機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外部的地緣政治環境,主要是美國聯合西方的遏制;一個是來自內部的,儘管有很多矛盾和問題,但根本的問題是人口危機,即低生育率+人口老年化-特別是未富先老。

人口危機將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文化傳承,威脅到中國人種的興旺或衰敗,威脅到中國市場的擴大與否,內需能否持續擴大,勞動力資源是否豐富與充足,從而是否有足夠強大的發展動力與活力,一句話,決定了中國經濟和社會是否可持續發展,一路走向強大!


1

自2010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速從兩位數增長跌落至2019年僅增長6%,期間再也沒有回到過兩位數增長。特別是最近六年持續在7%以下徘徊:2015年增長6.9%,2016年增長6.7%,2017年增長6.9%,2018年增長6.6%,2019年增長6%,2020年增長2.3%。

這是改革開放42年來出現的一個特殊現象。

我們知道,中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是基於對經濟持續增長不低於7%的預測、計算並進行規劃的。這個7%的經濟增長率充分考慮了就業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和原材料以及交通運輸的支援,還充分考慮了巨大的人口紅利和低成本。

如果經濟增速持續低於7%,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將產生重大影響。目前已經影響到居民的收入增速和消費支出增速雙雙下滑,消費不振反過來又抑制了經濟增長速度。

所以,從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看,中國經濟增長持續低於7%以下、甚至在6%左右徘徊,是很不正常的。

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三個重要因素是規劃三步走戰略所沒有預料到的,一個是國際環境的突然變故,再就是國內因素:低生育率+未富先老。

中國領導人不久前明確指出,中國人口均衡發展和人口安全構成了新的挑戰的是老齡化、少子化和勞動年齡人口減少,而不是人口太多。

普京把人口危機提高到“國家危機”的高度!

2

外部因素就不說了,關鍵在於自身因素-根據唯物辯證法原理,內因起著決定性作用。

中國高速增長除了改革開放釋放的發展動力外,人口紅利是重要因素。而現在,人口紅利逐步消耗、縮減,與此同時,中國還在發展過程中就已經開始邁進老齡化,即所謂“未富先老”。

中國人均GDP剛剛超過1萬美元,剛剛進入中等國家行列,在全球排名第69(2020),是日本的四分之一,不足美國的六分之一,但已然人口老齡化。

日本1994年進入老齡化,當年人均GDP3.93萬美元。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截至2019年年末,全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為25388萬人,佔總人口的18.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7603萬人,佔12.6%。而人口接近中國的印度老年人佔比僅為6.38%。

中國是全球唯一超過1億老年人的國家。


3

隨著20世紀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陸續進入老年,可以預見,21世紀前期將是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最快的時期。

預計中國2023年就進入重老齡化,2033年或更早進入超級老齡化,204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

《大健康產業藍皮書: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報告》指出,205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4.83億人,超過總人口的35%。

根據歷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和有關人口預測的結果,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7.63%持續增加到2050年的34.1%;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4.91%持續增加到2050年的28.1%;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6.59%持續增加到2050年的22.36%。

還有一個特殊現象:性別間的死亡差異使女性老年人成為老年人口中的絕大多數。

與此相對應,2030年左右中國人口開始負增長,勞動人口將快速減少,2040年之後進入人口將出現大幅下滑。

4

人口老齡化嚴重製約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一方面,原有的公共資源將會大量閒置,比如從幼兒園到中小學、直至大學的教育資源將會空置,現在農村人口流失後的撤併學校就是前車之鑑。而且,這十多年大量建設的商品房、辦公樓將大量空置,其結果將對金融和居民財富帶來災難性影響。

另一方面,社會收入將會降低,健康醫療資源被大量擠佔,同時養老津貼和福利開銷大,必然加重社會負擔。

這就是如今日本面臨的困境,日本是我們的前車之鑑。

過去我們認為日本經濟長期處於停滯狀態的原因,是因為跟美歐簽下了廣場協議以及隨後的經濟泡沫破滅所致。實際上這是一個誤區。

李光耀認為,日本經濟長期停滯不前的根本原因是人口老年化,並因此而將變得平庸。

2012年,李光耀前往日本參加一個國際會議。在會議中,李光耀就日本人口問題提出了疑問,試圖從日本領導人口中得到答案。他問日本領導人:你們有何解決方案?他得到的答案是“更多的托兒津貼與嬰兒花紅”。聽到這個答案,李光耀表現的非常失望。

在李光耀看來,日本領導人的觀念仍舊沒有改變,他們已經落後於時代。李光耀認為,日本人口的問題在於年輕人不願意生育了,而托兒津貼和花紅並不能扭轉女性的生育意願。

李光耀認為,日本生育率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觀念的問題。單純地用金錢刺激,已經難以挽回人口下滑的趨勢了。

5

與此相關的是低生育率問題。

中國總和生育率自1991年低於世代更替水平(2.1),1995年陷入超低生育率水平,僅依靠壽命延長、老年人口增加及老年人口未到死亡年齡而維持人口增長。

2000年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總和生育率已經滑落到僅1.22;2010年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總和生育率進一步降至1.18。

而維持一個社會經濟正常發展所需要的人口,需要的正常生育率(平均每個婦女生幾個孩子)是2.1,即一個婦女生育2個孩子。

儘管我們開放了二胎生育政策,但新出生人口仍然逐年減少。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為1786萬人,2017年為1723萬人,2018年為1523萬人,2019年為為1465萬人;中國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最新資料: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新生兒共1003.5萬,男孩529.0萬,女孩474.5萬。

短短5年內,中國出生人口暴跌783萬!

有人預計,中國2020年的總和生育率很可能跌到1.0左右,扣除性別比失衡和少年兒童死亡,有效生育率為0.9。

這比2.1的正常生育率少了一半!

中國因出生率低,已經處於嚴重少子化。

總和生育率在1.1的情況下(扣除0.1的代際損失後就是1.0),就會形成“421”人口結構家庭,一旦爺爺奶奶輩陸續死去,家庭人口就會從7變為3,人口數量斷崖式墜落。

如果按照30年是一代人,每過一代,人口減少一半!

一百年後,中國新生兒數量將退回到兩千多年前的水平 ……

6

自2016年起,中國的總生育率滑落至世界倒數第一。中國生育率遠低於全球2.45的平均水平,甚至低於發達國家1.67的水平。

隨著堆積勢能的釋放,出生人口開始快速下跌,這背後是適齡女性大幅減少和生育率遠低於更替水平。根據人口普查資料,在未來10年,我國22歲至29歲的生育旺盛期的女性將萎縮42%。即便自然生育率能提升並維持在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生育率平均值高出25%的水平,出生人口也將在2050年前後萎縮到約800萬人。

在中國超低生育率持續25年和中國兒童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2019年中國新生人口約佔世界人口10%)長期下滑的情況下,很多中國人仍然認識不到中國持續低生育率的危害。

有人分析了19世紀英國的情況,當時的英國是第一個真正降低了嬰兒死亡率的國家。這導致英國人口基數不大的情況下增長很快,使得有富裕人力去佔領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乃至印度非洲……世界各地。

低生育率導致人口減少,最終導致勞動力不足。2019年末,中國16-59歲人口為89640萬人,佔64.0%,比上年減少89萬人,下降0.28個百分點。

15歲以下潛在勞動力人口尤為重要-這就是最大的人口紅利。2019年末,中國15歲以下人口為24977萬人,佔總人口的僅為17.8%。

同期,英國15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是18%,美國21%,菲律賓、墨西哥接近20%,越南23.27%,沙特39%,巴基斯坦40%......

2019年,印度15歲及以下人口占總人口比重是26.62%。預計2024年,印度人口趕超中國,那時的印度新生人口是中國的兩倍以上。

一個嚴重缺乏勞動力的中國怎麼跟那些擁有巨大人口紅利的國家競爭?

7

勞動力匱乏將導致災難性後果。

歷史上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現象,因西方工業化和勞動力不足,導致了大量從非洲販賣黑奴。

現在,日本勞動力嚴重缺乏,經濟發展動力嚴重不足,不得不考慮用機器人代替勞動力。

中國要不了多少年就會步日本後塵,那時不可能販賣奴隸,是否要大規模開發機器人來發展經濟,養活龐大的老年人口?

人口是經濟、社會、乃至民族國家的生命載體、實力和競爭力的源泉。超低生育率所導致的兒童人口和年輕人口快速減少、老齡化迅速發展和未來人口快速負增長,將嚴重危害中國未來經濟與社會發展,極大影響到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

現在看來,建國初期批評馬爾薩斯陷阱並鼓勵生育沒有什麼過錯,而錯在“撥亂反正”後採取了極端計劃生育政策-主要是80年代開始的一胎政策,尤其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已經陷入超低生育率水平時,沒有及時糾錯,取消計劃生育政策,最終導致了現在的人口危機。

8

進一步說,一個人口迅速嚴重老化的國家,本身就意味著降低人口質量。未來人均GDP及其發展潛力,更是人口質量所決定的。

以美國為例,美國的生育率恰好處於2.1的正常生育率水平,加上受益於移民人口增加,其總人口一直快速增長,其中15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是21%。

再看人口年齡中位數, 2015年中國為37歲,預計到2030年、2050年將分別升至43歲、50歲。而美國人口的年齡中位數,2018年為38歲,大體跟中國2015年相當,預計到2050年升至42歲,未來美國人口顯著比中國年輕,且人均教育年限比中國更長,教育水平比中國更高,而且健康水平也遠高於中國。

由於未來中國嚴重老齡化,而美國相對人口結構年輕,加上美國平均教育程度、健康水平和科技水平均高於中國,年輕人的獨立性和創新精神較高,這些都導致美國人口質量遠高於中國。

少生孩子的結果,最終就會導致未來中國相對美國是“又老又窮”。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怎麼跟美國競爭?

9

中國自1995年左右就陷入超低生育率,雖然發達地區和大城市和的生育率更低,但它們不斷抽走落後農村及小城鎮的年輕人口以補充自己。

以京津滬為例,2019年統計資料顯示,北京出生率為8.12%,上海為7%,天津為6.73%,均低於全國10.48%的水平,但它們受益於年輕農民工的湧入,而大量增添新生勞動力。

由於農村或落後地區可抽取的年輕人口不斷減少,中國人口危機先從落後農村開始,逐步向落後地區的中小城鎮蔓延…… 農村已經“空心化”。

一個沒有年輕人的農村怎麼振興?!一個“空心化”的農村靠誰來振興?!

最為嚴重的地區是東北,出生率全國墊底。2019年遼寧出生率6.45%,吉林生6.05%,,黑龍江5.73%。

東北地區是最先邁入人口自然增長為負值的地區。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黑、吉、遼三省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為-1.01‰、-0.85‰、-0.80‰。

與此同時,東北人大量跑到海南、廣東、福建等東南沿海城市,東北廣大農村地區年輕人幾乎跑光了,整個東北已經嚴重“空心化”!

2010年至2019年,東北三省人口減少超過了1425萬人!2019年當年,黑、吉、遼人口分別減少了18.0萬、11.0萬、4.1萬,三省合計淨流出人口33.1萬人,佔總人口的4.77‰ 。

這就是東北經濟難以振興的根本原因!過去關於東北經濟不振有各種各樣的詮釋,其實都沒有說到點子上-關鍵問題是出生率低下,年輕人口下降,勞動力嚴重不足。

沒有人,談什麼振興東北?!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隨著超低生育率的持續,人口減少的危機從廣大農村向城市、從東北向全國蔓延。

聯合國預測,2030年中國的人口將達到巔峰數值14.42億,之後人口將呈現負增長,形成嚴重的人口倒金字塔結構,社會不堪重負!

超低生育率和未來人口減少、勞動力嚴重不足,將是中華民族所面臨的新千年最大危機!


10

人口再生產和物質再生產是人類社會的兩大再生產,而人口再生產又是物質再生產持續發展的基礎,低生育率及其惡性迴圈必然導致物質再生產衰落,如此情況下,中國怎麼崛起?!

社會經濟活動其實就是人的需求和滿足人需求的創造。沒有了人,也就沒有了需求,沒有了市場,經濟也失去發展動力與源泉,就像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一樣,荒蕪一片!對未來中國來說,人口老年化+超低生育率就是最大的危機。

有人才有一切,而且還必須要有年輕人,才能有未來。

老人並沒有錯,但是隻有年輕人才有創造力。對國家發展來說,老齡化是大災難。

有分析認為,由於中國的超低生育率和未富先老,中國將可能沒有機會從整體實力上超越美國。極端的說法,到2040年左右,當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20%之時,中國將徹底失去人口紅利,徹底失去發展動力。就像1990年代之後的日本,再難超越美國,除非美國的人口生育率降低到中國水平,人口老年化上升到中國水平,且終止移民。

按照目前趨勢,若中國不能完全放開生育,並有效鼓勵生育,到2050年,美國和印度的人口(主要是勞動力)實力顯著超過中國,經濟發展的人口紅利也大大超過中國。

如果不採取措施扭轉超低生育率的情勢,中國將成為下一個大號的“日本”,更因為中國未富先老,很可能還不如日本,更談不上超越美國,很可能印度也會超過中國!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