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競爭的最高境界,其實是格局和人品的競爭。
華商韜略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絡客服微信:hstlkf
華商韜略·華商名人堂 ID:hstl8888
作者丨熊劍輝


2013年,“北漂”老李又一次失去了工作。
作為一個愛寫作的甘肅人,老李做企劃運營多年,屬於“誤入”民營植髮業。老闆們見他履歷豐富,滿以為是個行業“老炮兒”,沒想到他完全“不上道”。
彼時,中國植髮業正蓬勃興起,各家民營機構習慣於自吹自擂、口誅筆伐。比如,公司都要把大夫們“包裝”成“主任醫師”,老李偏說植髮界99%的“主任”是假的;公司吹噓自家植髮術“世界一流”、“國際接軌”,他又說國際合作不過是“國外旅行照”;公司號稱“手術零失敗”、“患者零投訴”,他非說這玩意不符合辯證法,都是忽悠患者的“鬼話”……

端著植髮界的飯碗,老李卻想著當業內“崔永元”。老闆們很快讓他知道什麼叫“辯證法”,那就是“不聽話,就滾蛋”。
對患者掏心掏肺的老李,一次次被掃地出門。最終,他決定到雍禾植髮來碰運氣。
同意錄用他的,正是雍禾植髮的總裁張玉。讓老李詫異的是,張玉對他的工作要求很“奇特”:稿件不必請示,只要實話實說。
從此,雍禾植髮的公眾號上,開始出現花樣迭出的“自黑稿”:
《曝光這家植髮醫院的3個倒數第一》裡,老李正話反說,把雍禾植髮的“尖端技術”、100%承諾、醫生包裝數量揭了個底掉——統統是行業倒數第一;
《雍禾植髮致歉信》中,把雍禾某大夫弄錯毛囊移植量的事件公開曝光,並鄭重道歉,誠意接受患者吐槽;
2018年初,他更把雍禾“最難堪”的資料公之於眾:2017年,雍禾完成植髮手術20709臺,其中不滿意手術189臺。他還鄭重表示,雍禾真心做不到“零失敗零投訴”,只保證最透明、最誠摯……
在民營醫療機構,口碑勝過性命,哪有這麼“自黑”的?但是對老李,張玉基本不聞不問:“他既是雍禾的一份子,也是我們的內部監督者。”
打破自我、主動革命,作為中國植髮業的行業老大,這既是雍禾的大格局,也是張玉的真本事。

世紀之交,中國最早一批民營植髮機構應運而生。誕生在北京雍和宮旁的雍禾植髮,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家。

那時到雍禾的患者,大都是熟人推薦、懵懂尋來。眼見這家診所,蝸居在雍和家園的一戶三居室裡,第一感覺“又小又破”、“太不正規”。很多人隨即拔腿就跑,再也沒有回頭。
簡陋的診療環境,讓雍禾眼睜睜地流失患者。這樣的艱難時刻,求生圖存是第一位。但張玉卻早早給雍禾立下一個質樸的規矩:不蒙人,不騙人,要實在。
所有人都知道,觸及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
那些年,一臺植髮手術就價值一兩萬,是不折不扣的“頭等生意”。同行忙著瘋搶患者;“要實在”的雍禾,卻因為患者篩檢有問題、手術有風險,木訥地把患者拒之門外。
為了多掙錢,還有人挖空心思、虛報移植毛囊數,多報幾百上千是“潛規則”,反正患者沒法數;“不蒙人”的雍禾,移植多少是多少,算多了還要退還手術費。
多年之後,有人曾問張玉,在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為什麼要這麼耿直?農村出身、自帶質樸的張玉,說出的答案出人意料:“忽悠人也是一種本事,我們主要沒那個本事。”
日積月累,各個“發友論壇”對雍禾有了新評價。有人做完手術後感慨:雍禾這家雖然又小又破,給人感覺卻非常實在。這句話“貶中帶褒”,卻讓張玉第一次感到:實在,有時也會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然而很長一段時期,“實在”的雍禾境況慘淡,甚至需要張玉幹副業勉強維持。殘酷的現實,逼迫著雍禾尋求出路。
沒想到,希望的曙光竟在美國若隱若現。

世紀之初,敢躺倒在植髮手術檯上的,都堪稱真的猛士,因為不但要直面脫髮人生,還要正視“FUT植髮術”的淋漓鮮血。FUT的精髓是:先從後腦割頭皮,再取毛囊、縫頭皮。運氣好的留道疤,運氣糟的會傷到腦神經、落下後遺症。
2002年,美國人發明了突破性的“FUE植髮術”。它用微型鑽孔器提取毛囊,不開刀、不傷腦、痛感低、癒合快,堪稱人類植髮技術的一次飛躍。
大洋彼岸的中國,多年後才聽說FUE這樣的“神技”。但引入中國並非易事,一是美國有技術封堵;二是一些植髮機構剛把FUT練會,真心沒動力學新手藝。
張玉卻認定,FUE將是雍禾改變命運的歷史機遇。但怎麼引進呢?
一次偶聊中,張玉意外結識了一位赴美留學生,趁暑假間隙來雍禾植髮,讓張玉大喜過望。雖然萍水相逢,張玉卻前後將幾十萬現金託付給他,利用各種關係渠道,從美國獲取了一批寶貴的FUE醫療器械和技術資料。

這並非一個常人所能理喻的故事。實際上,那些錢近乎是當年張玉的全部身家,如果這位留學生髮友將錢捲走,張玉根本無計可施,今天的雍禾也將不復存在。中國人太過聰明,陌生人之間難言信任,更不要說將身家性命遙相托付。張玉卻不這樣看待世道人心:“發友願到雍禾來,就是選擇了相信我們,託付了身家性命。所以,我們更信任我們的發友。”
器械資料到了手,醫生們照葫蘆畫瓢,操作起來卻“沒感覺”。為了讓醫生找感覺,張玉親自剃光頭,拿自己搞“活體試驗”。靠著這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勁頭,雍禾人反反覆覆試驗了大半年,終於將“FUE植髮術”的精髓掌握在手。
雍禾的FUE一問世,立刻引發了發友網論壇的版主“城cheng”的注意。
作為一名轉業軍人,“城cheng”個高人帥底子好,又端著徐州火車站的“鐵飯碗”,人生唯一的遺憾就是脫髮。仗著在鐵路系統工作,他跑遍中國的植髮大醫院,卻被FUT搞得痛苦不堪。聽說雍禾有了FUE,二話不說到北京。技藝大成的雍禾醫師奮戰16小時,移植2000個毛囊單位,手術大獲成功。
這是雍禾FUE的成名之戰。但張玉萬萬沒想到,這場成功的手術,卻差點給雍禾帶來滅頂之災。
2008年3月,“城cheng”的頭髮完全長成,興奮在論壇髮長文慶祝,引發轟動。“不開刀”的FUE植髮術問世,讓無數發友無比激動,更讓雍禾人氣陡升。
恰在此時,論壇上有位“小龍女”突然開始“揭露真相”:她首先宣告,自己是剛從雍禾離職的植髮醫生,中國壓根還沒有FUE植髮術;“城cheng”不過是雍禾僱傭的網託水軍,大家千萬不要上當。
轉瞬之間,輿情逆轉,“雍禾是騙子”等惡評如潮。不明真相的患者嚇壞了,整整20多天,雍禾突然門可羅雀,一臺手術都接不到。
多年後,張玉才得知真相:“小龍女”竟然是位同業大佬。他眼見著雍禾掌握了FUE,難掩內心的恐慌和嫉妒,開始四處散佈雍禾的謠言。
創業以來,雍禾第一次慘遭重創。再這麼下去,雍禾只能關門大吉。
關鍵時刻,“城cheng”在論壇上再度發聲:為證清白,他願意接受任何發友的當面檢驗,可相約徐州,也可相約外地(反正他坐火車不要錢),看看他究竟是不是騙子。“城cheng”也沒想到,發友們竟蜂擁而來、當面驗證,證實所言不虛。“小龍女”則被戳穿謊言,再也沒了聲息。
讓張玉沒想到,親見FUE效果的發友們,立刻毫不猶豫奔向雍禾。驟然間,雍禾門庭若市、手術爆滿,一口氣把20多天的虧空補了回來。
就此,雍禾向死而生,徹底火了。

2015年,一則“去年在南寧雍禾植髮失敗”的帖子,突然在發友圈熱傳;2017年10月,又一則“重慶雍禾植髮失敗了”的網帖,引發軒然大波……
每隔幾年,類似“雍禾失敗”的訊息就會冒出頭來。讓張玉哭笑不得的是,南寧雍禾、重慶雍禾分別在2015年9月、2017年12月才成立,這樣的謠,造得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

在中國植髮業界,“被黑”是生存常態。大部分從業機構起於草根,競爭粗暴,慣於惡意詆譭,看似打擊了競爭對手,實則拉低了全行業的下限。
看一個人的胸襟氣量,主要看他如何對待傷害過他的人。面對這樣的同行,張玉的處置原則卻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與人為善,做好自己。
2015年,面對數家投資基金丟擲的“橄欖枝”,張玉不僅婉拒,還將其介紹給競爭對手。

2018年5月的“中國毛髮移植大會”上,張玉談及這個1500億規模的“超級風口”,盛邀各路醫療精英“抓緊進入植髮業”;面對公立三甲醫院進軍戰略,更是“熱烈歡迎”的態度。
如此胸襟寬廣,張玉著眼的,是希望能將整個植髮行業做強做大。
然而,雍禾的胸懷卻是被各種委屈撐大的。
2016年,廣州雍禾籌辦一場大型發友見面會之際,有位患者突然跑來,聲稱手術失敗、索賠10萬。張玉望著他烏黑靚麗的頭髮,還是頭次遇見這麼睜眼說瞎話的,便隱約猜到有人搗鬼。
社會上,民營醫院的口碑向來脆弱,禁不起絲毫負面。“小龍女事件”就差點讓雍禾關了門,想起來就不寒而慄。實際上,類似事件並不鮮見,大型發友會又召開在即,張玉決定自認倒黴、息事寧人。
但這次,患者的主治醫生憤怒了。
大夫找到張玉,直陣時弊:為什麼明明手術成功,還要屈辱賠償?我們醫生的付出、尊嚴與價值,究竟何在?即便能妥協一時,但這種無原則的妥協,又將持續到何時?……
這番慷慨陳詞,讓張玉左右為難。但反覆思量下,張玉終於決定:雍禾要敢於做“對的事”,哪怕影響發友會,也要堅決對攪局者說“不”。
很快,攪局者跑到工商局、衛生局告狀,因為不佔理,同樣被視為無理取鬧。終於,他使出了最後的“殺手鐧”——大鬧發友會。
發友會召開當天,攪局者早早來到現場,逢人就散發傳單,訴說“手術失敗”經歷。一些患者也將信將疑、議論紛紛,現場氣氛一度極其尷尬。
沒想到,雍禾這次有了準備。
發友會一開場,主持人最先開始澄清事件的緣起,隨後將攪局者的手術影片、對比照片投射到大螢幕上,抽絲剝繭敘述過程。鐵證之下,眾目睽睽,孰是孰非,一目瞭然。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發友會上,患者非但沒受影響,大部分人甚至當場簽約。這場提心吊膽的發友會,竟成了廣州雍禾有史以來簽約率最高的一次。
有人認為,雍禾不過是在作秀。但張玉語出驚人:這些年,一些同行正是敗在“心術不正”上;而雍禾卻從誠信經營、與人為善中,真正嚐到了甜頭。
一個顯見的對比是,當年中傷雍禾的“小龍女”,由於常年攻擊同行、不務正業,公司已淪落到行業底部;而注重服務、誠意經營的雍禾,卻在聒噪聲中,默默成長為中國植髮業的領跑者和“第一品牌”。

在中國植髮業界,張玉不僅創立了一家“頭等公司”,更是重新定義了整個產業。
2008年,雍禾率先引入FUE植髮術;2010年,雍禾釋出《植髮技術的研發與技術服務》質量標準,成為中國植髮業界的“標準憲法”;2011年,雍禾建立中國首家毛囊幹細胞實驗室……
但2013年,處於行業季軍的雍禾,突然面臨一個關鍵抉擇。
是年,植髮業進入新一輪爆發期,與此同時,廣告成本飆升更猛。倍感壓力的同行,由此拓展出一條生猛路徑,即大搞“術中術後”的“聯合開發”,把各種高價藥、養護髮產品賣起來。總之,要想方設法增加患者20%的費用,以抵銷日益高漲的成本。
張玉完全不認同這種“開發策略”。當初,要沒有發友從美國運回器械資料,沒有發友在論壇上仗義執言,今天的雍禾早已不復存在。但慘烈競爭下,雍禾的處境也岌岌可危。張玉苦苦思索一個月,沒想出應對辦法。
沒想到,一件小事讓他找到了答案。
一天,有位患者完成手術要返鄉,碰上張玉開車下班,便順風送到北京站。半路上,患者突然想買些北京特產。有張玉這樣的熱心腸在,哪能讓患者掏腰包?他二話不說買了全套全聚德烤鴨和冰糖葫蘆,讓患者歡天喜地回了家。
結果患者回家後,念念不忘給張玉打電話,一而再、再而三表示:全家人特別高興,特別歡喜,特別感謝。
這讓張玉深切地體會到那句話:人心都是肉長的,雍禾要懂得去感恩。
就這樣,別人忙著“開發”20%,讓患者多掏錢;雍禾決定反其道行之,推出三大舉措:住院不收費,術後請到德雲社聽相聲,臨走送北京烤鴨、冰糖葫蘆。總之,堅持回饋患者。
雖是“小恩小惠”,但一邊是傷害,一邊是感恩。就這樣,雍禾在發友圈默默積攢著口碑。
與此同時,雍禾又在“誠信醫療”大膽嘗試。
在醫療行業中,信任無比珍貴。雖然雍禾已經率先推出“手術直播”,是透明醫療的絕對先行者,但張玉總感覺還少點什麼。

一次高管會上,張玉談及患者顧慮,不由得激動起來:我們能不能設身處地再為患者多想想,做植髮還有哪些顧慮?咱們一條條寫下來,一條條去承諾、去攻克!
這一切,促成了2014年雍禾“五大保障協議”的出爐,其中鄭重承諾:杜絕手術外收費,保證價格透明;保障預約金隨時退;保障約定醫師親自手術;保障術後毛囊成活率高於上一代;術後患者可到任何一家雍禾植髮分院複診諮詢。所有承諾落成白紙黑字,如有違約將雙倍賠償,成為中國植髮業界的首創。
協議一出,有人擔心患者真來告狀怎麼辦?張玉的答案是:真出了問題,就要敢認、敢賠!
這一次,外界從中真正讀懂了雍禾的責任與擔當。
實際上,雍禾的回饋政策、誠信醫療一搞起來,立刻以每年100%的增速翻漲。雖然同行的“開發戰略”更生猛,但張玉認定,即便走得慢一點,也要在正確的路上走得更穩些。
2016年,突然爆發的“魏則西事件”,成了中國植髮行業大逆轉的分水嶺。
那些靠著百度競價引流量、花樣翻新搞“開發”的植髮機構,突然被患者看清了真實面目,驟然就陷入經營危機。而穩健的雍禾,卻在“口碑營銷”、“透明醫療”、“誠信醫療”上深耕多年,不僅未受“魏則西事件”波及,反而靠著發友口口相傳的好口碑逆勢增長,穩穩坐上了中國植髮業界老大的交椅。
從此之後,雍禾的增長一騎絕塵,哪怕一直被模仿,也再未被超越。

在很多“內行”看來,雍禾的飛速成長簡直成謎。
有同行跳槽到雍禾後發現,這位行業老大的“開發”能力,“弱”得超乎想象。有些機構中,老闆們揮著“鞭子”向員工要業績,每位患者要是榨不出2萬元的“貢獻值”,誓不罷休。可雍禾不僅不搞“開發”,術前術後用藥竟然還“零加價”,比市場價便宜一半。
這麼沒狼性的團隊,怎麼做行業老大?

問題就在這,為什麼那麼多“積極進取”的對手,還是幹不過雍禾?為什麼明明“開發度”不夠,雍禾卻能連年100%增長?
在張玉看來,只要真誠對待患者,就會贏得超乎尋常的市場回報。這種“反常識”理論,正是雍禾崛起的不傳之秘。
2018年初,烏魯木齊雍禾就發生了一起“違規案例”。
有位諮詢師接待了一位遠道而來的患者,眼見他現金不足,下午才能湊齊手術費,卻擅自對患者表示:我們相信你,上午抓緊做手術,有事我兜著!為安排這場手術,仗義的諮詢師還給醫院寫下保證書:下午患者錢不到,個人負責賠到底。
這事讓分院院長犯了難。按說諮詢師是一片好心;但按制度,不交錢先手術,就屬違規。患者與諮詢師非親非故,對他究竟是獎是罰?難題最後擺在了張玉面前。
常言道,慈不掌兵,義不掌財。當老大的哪個不是殺伐果斷?人人情有可原、個個不守制度,壞了規矩可怎麼管?
但張玉的評價卻是:員工敢給素不相識的患者寫保證,事違規、人有情,值得學習發揚。雍禾人就該有這種大氣格局,懂得與人為善,願意相信別人。別說諮詢師未造成損失,即便患者沒給錢,雍禾也願意為信任和善良鼓掌、買單。
事後,張玉親自打電話安慰諮詢師:“作為老闆,我一定要感謝你,因為在你身上,我看到了雍禾人的擔當。”

或許是經歷了太多的攻訐戕害,也感受過患者們對雍禾的一路扶持,使得張玉極其珍視人與人之間的善意與信任,並希望將其傳遞給雍禾員工:“感化我們的員工非常重要。你訓練他任何技能,不如教會他善良。當他把患者當成親人時,服務會是發自內心的。”
由此,人們便不難理解雍禾對員工的備至關懷:五險一金不必說,年度體檢不可少;別人大搞“996”,雍禾卻實行彈性工作制,遲到早退都行,就是不準加班;在北京、合肥等地,甚至搞起職工宿舍試點……
企業在發展,老員工卻因為跟不上發展步伐在流失,成了張玉心中難解的痛。為了讓老員工“一個都不能少”,新員工“飛得更高”,張玉創立了雍禾大學。與別的公司為了企業發展辦大學不同,雍禾大學創立的初衷,純粹是為了員工。
“做任何事情,發心很重要。”張玉看問題的角度,向來都直指人心。
有人據此評價,雍禾正全力將自己打造為中國植髮業界的“海底撈”。

良好的工作體驗和物質回報並非全部,張玉更希望為員工提供一個有前景、有尊嚴,面對患者能真誠友善、問心無愧的民營醫療平臺。
幹這行,有些人是問心有愧的。
一次同業交流中,一位月薪4萬的行業金領,曾向張玉私下坦言“工作非常不快樂”。面對一位農村患者,明知他只有1萬元現金,卻為了完成公司的“開發”任務,忽悠患者辦了2萬多元的分期付款。之後,他的良知陷入深深的自責,久久難以平靜。
這樣的財富有價值、有意義嗎?張玉不覺得。很多人的內心深處,更是深懷愧疚。

由此,張玉對員工的期望,成就了中國植髮業界的一句名言:我對大家所有的要求,就是希望你們能奉獻出美好的醫德。你們的醫德越好,我們的公司才會越好。
一念之差,格局高下,雲泥之別。
受尊重、有尊嚴,做清白事、掙良心錢……多少人僅僅因為能做個好人,便毅然投奔雍禾。這其中,就包括無處可去、“實話實說”的老李。
“雍禾之謎”的答案,或許就潛藏在這些不起眼、卻動人的小事裡。
實際上,張玉也搞不清雍禾飛速成長的關鍵在哪裡。每天善待員工、善待患者、善待愛攪局的對手,已經忙不過來。業績增長的事,隨緣好了。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而競爭的最高境界,其實是格局和人品的競爭。
當下中國,競爭激烈,年年都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人人大呼生意難做。而在張玉看來,今天在中國要取得成功,其實越來越簡單了:做好服務,搞好品質,堅守正道,註定成功。
這是一個人們願意為好服務、好品質付費的新時代。那些剝削員工、壓榨使用者、破壞環境的企業,即便得逞一時,終是死路一條;而只要心懷正道、砥礪前行,成功看似幽遠,實為捷徑。

精彩文章回顧
金錢將在這裡沸騰丨“頭等大事”的超級生意丨中美關鍵點丨分拆谷歌、亞馬遜?丨許家印搞高科技!丨搶人大戰!丨挑戰茅臺的人丨可怕的三星帝國丨王思聰的三十而立丨阿里的盡頭丨王健林的危和機丨馬化騰的力量|郭廣昌到底怎麼投資的丨最沉默的大BOSS丨圍獵紫光丨抗戰20年丨香港最清苦的巨人丨霍英東的笑與淚丨永遠的李嘉誠丨“悲”者李經緯丨平安帝國的“老司機”丨恆大到底有多大丨坐著勞斯萊斯的老乾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