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9年12月新冠大流行以來,全球已有超過2億人感染新冠肺炎,導致超過500萬人死亡。此外,很大一部新冠感染者即使康復後,仍長期存在後遺症,這種情況也被稱為“長期新冠”(Long COVID)。因此,還需要更深入的瞭解新冠病毒感染後的生物學反應,尤其是持續反應。
由於新冠肺炎在老年人中往往更為嚴重,因此新冠感染與衰老之間的可能存在著重要關聯。細胞衰老是一種不可逆的細胞週期狀態停滯,可有多種潛在致癌刺激所誘導,被認為是一種腫瘤抑制機制。與凋亡細胞不同,衰老細胞不會立即死亡,而會在全身積聚。重要的是,衰老細胞不僅是不分裂的,它們還會產生一種細胞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ASP)現象。在這種現象中,衰老細胞會分泌多種促炎因子,例如炎症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生長因子和細胞外基質降解酶等等。
因此,雖然細胞衰老的誘導主要作為一種腫瘤抑制,但由於衰老導致的體內衰老細胞的過度積累,會產生細胞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ASP),從而產生不利影響。而且有研究顯示,透過遺傳或藥理學方法去除衰老細胞可以減緩老年小鼠與衰老相關的炎性疾病的發作。
近日,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團隊在Nature子刊Nature Aging發表了題為:SARS-CoV-2 infection triggers paracrine senescence and leads to a sustained senescence-associated inflammatory response的研究論文【1】。
該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細胞後,會誘導產生細胞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ASP),從而影響附近未感染細胞出現衰老樣細胞週期停滯,而且這種影響即使在新冠病毒被清除後仍然持續存在。
這提示了我們,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細胞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ASP)可能是導致“長期新冠”(Long COVID)的原因。

在此之前,2021年7月16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和梅奧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在Science期刊發表了題為:Senolytics reduce coronavirus-related mortality in old mice的研究論文【2】。這項研究表明,抗衰老藥物Senolytics能夠降低老年小鼠與冠狀病毒相關的死亡率。

2021年9月13日,德國柏林夏裡特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Virus-induced senescence is driver and therapeutic target in COVID-19的研究論文【3】。
這項研究表明,宿主細胞在感染了新冠病毒之後,會喚醒自身的細胞衰老機制作為主要應激反應。基於這一點,研究人員利用針對衰老細胞的Senolytics療法選擇性清除感染了新冠病毒的細胞,從而揭示了一種新的病毒治療方案。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感染新冠病毒後的細胞會產生細胞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ASP),並因此在附近細胞中引發衰老樣細胞週期停滯。
而在培養的人體細胞或支氣管類器官中,這些新冠病毒感染誘導的衰老細胞持續高水平表達一系列炎症因子,也就是所謂的細胞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ASP),即使在新冠病毒被清除後,這種衰老相關分泌表型也仍然存在。
該研究還發現,許多出現後遺症的新冠康復者的非細胞中的衰老標誌物CDKN2A和各種細胞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ASP)因子的基因表達增加。此外,小鼠實驗發現,感染新冠的小鼠模型在感染14天后,表現出細胞衰老和細胞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ASP)的現象,即使新冠病毒在無法檢測到時,這種現象也依然存在,而使用抗衰老藥物(例如Senolytics)可以減少細胞衰老和SASP現象。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細胞後,會誘導產生細胞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ASP),從而影響附近未感染細胞出現衰老樣細胞週期停滯,而且這種影響即使在新冠病毒被清除後仍然持續存在。這提示了我們,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細胞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ASP)可能是導致“長期新冠”(Long COVID)的原因。
文章來源於生物世界,作者王聰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