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點菜還遭罪?一定是你沒看懂選單“潛臺詞”!

Hi,大家早上好!

《延禧攻略》大結局之後,雖然有點意猶未盡,但我很快又看起了《如懿傳》。說到《如懿傳》我發現了一個細節,片尾工作人員列表裡竟然附上了大廚們的名字。

《如懿傳》為了還原宮廷美食,特地請了大廚。藕粉桂糖糕、松鼠鱖魚、銀絲面、牛乳糕……這些菜都是現做的,“皇帝”真有口福。
乾隆初期每餐有18品菜,包括主食、醬菜和甜點。雖然菜不少,但來來去去都是那幾樣,不知道古代帝王們會不會膩。也許皇帝也想換點口味?
但點菜是個麻煩事,點不好,掌事太監是要遭罪的。
一直到現代,很多人還是怕點菜。電影《我的少女時代》徐太宇折磨林真心的其中一個手段就是派她去點菜,把林真心嚇得表情都扭曲了。
雖然現在的餐廳都準備了選單,菜品也很豐富,但總有一些不能馬上讀懂的菜名,比如廣東地區的“斑腩”其實就是石斑魚腩。很多外國餐廳,選單就更不好懂了。
怎樣根據選單點好菜呢?今天島主就來和大家聊聊~
______
點菜基本原則要牢記
在國內吃飯點菜,菜的數量最好比吃飯人數多1-3道,(有些廣州人是有習俗的,比如要比人數多1道,但要避開7)而且葷素要搭配好。一般來說,可以參考以下的基礎搭配:

2人,一葷一素一湯

3-4人:三葷一素一湯

6人以內:四或五道菜,三葷兩素一湯

6-10人(或6-12人):十道菜,七葷三素兩湯

南北方差異也挺大。在廣州吃粵菜的話,其實是按菜的類別點的,首先要點茶,很多餐廳即使不喝茶喝白開水也是要收茶位費的,然後是老火靚湯,有一盅一盅的,也有一大煲分著喝的,一般會把食材和湯分開上,食材配上醬油碟,湯單獨喝。
在廣州喝湯肯定是去粵菜館,某家很火的連鎖江浙菜出品的湯就很一般,所以點菜也要挑這個菜系最擅長的。
“無雞不成宴”,硬菜類肯定白切雞是主打,或者點一條清蒸石斑魚也不錯。“綠葉菜”是單獨的一個分類,一定是綠色葉子的青菜,可以上湯白灼蒜蓉椒絲腐乳炒。
來到廣州後我覺得點菜變容易了,如果人不多,基本上肉類的主菜+綠葉菜,再挑上一道很想嘗試的新菜,配上點心就足夠了,一般不會失手太多。所以我經常覺得,如果一個人來到廣州,還吃得不好,那可能真的是運氣太差。
廣州的點菜原則到東北就不適用了,編輯深井說,她在東北的餐廳吃飯,6個人點了4個菜1個湯。原本擔心會不夠,結果上來的每一道菜都堆成小山,最後竟然沒吃完。
我覺得在東北一個人吃飯還挺難的,有一次我只是點了一道雞腿,居然一盤有20多隻,我頓時覺得自己好像是扶貧物件,餓了大半年的既視感啊。
溢位螢幕,是東北菜的正常菜碼

人多時,主食也算一道菜。我發現越來越多人去餐廳不怎麼吃米飯了,大家會用幹炒牛河、

面、點心、

饅頭、包子來代替“人頭飯”。

曾經在湘菜館吃過一道比較受歡迎的主食,粗糧窩窩頭中間包“外婆菜”。飯桌上有小孩吃飯不老實,但發現可以自己動手把菜夾到窩頭裡,都乖乖坐下吃飯了~
島主也覺得,如果有小孩、女士、年長者在場,點一些五穀雜糧是非常合適的。
有時實在不知道要點什麼菜,一道甜點也可以讓一桌菜豐富起來。而且甜點解膩,我很喜歡椰汁糕,一般粵菜餐廳、茶餐廳,或越南菜餐廳都有,香滑Q彈,飯後來一塊感覺口齒留香。
到了國外的餐廳就沒那麼麻煩,一般分開胃菜、湯、副菜、主菜、沙拉、甜點、飲品。這些都是老生常談啦,只要開啟選單就會點~
但要注意不同的菜配不同的酒。一般來說,像牛肉、羊肉、豬肉這類紅肉的配紅酒,海鮮配白酒,吃日料配清酒。
湯也是,根據顏色來配,比如奶油濃湯是白色的,配白酒;番茄湯是紅色,配紅酒。
吃開胃菜可以配酸度較高的葡萄酒來開啟味蕾,因為開胃菜就是用來增加食慾的;吃甜點配甜酒會讓味蕾的體驗最大化,也就是更甜啦~
法國餐廳有些會有自家釀的酒,如果讓服務員推薦,他們會很樂意的。
______
利用選單小提示
避免出錯
有時候去一些創意菜館,菜名都比較不好懂。例如,韓寒的創意餐廳“很高興遇見你”人氣很高,但“一座城池”“寒之寒”“三生or三世”這些菜名看上去並不知道是什麼。
島主建議,去這種創意菜館,先點幾個基礎菜,或者大家都點的菜,再點一到兩個菜名比較特別的菜,這樣比較保險。
如果去地方餐廳,先點當地特色菜。比如湘菜館的攸縣香乾、小炒肉、剁椒魚頭;粵菜館的白切雞、蜜汁叉燒、燒鵝;淮揚菜的醃篤鮮、蟹粉包、鹽水鴨……這些肯定不容易出錯。
不過有些特色菜館的菜名會用方言,像前段時間編輯深井去重慶,看選單點菜的時候想了半天“寒菜”和“嘎嘎”是什麼,最後還是透過看底下的英文才知道,就是“鹹菜”和“肉”。
這也給我一個經驗,如果看不懂菜名,可以看一下英文,一般的英文菜名就是很簡單的食物名稱。
國外的選單也是這樣。基本選單名是“烹飪方式+食材名字”,想吃什麼照著點,錯不了。但相似的菜名很多,要看清楚,不然很烏龍。
我有次在愛爾蘭的餐廳點菜,本來想喝個雞尾酒,結果誤點了個“雞尾酒蝦”,上來之後很尷尬,不過這也讓我立刻學習了新知識,雞尾酒蝦就是蝦、蔬菜沙拉、醬汁,裝扮成一杯雞尾酒的樣子,屬於前菜的一種。
想來這個錯誤確實怪我大腦短路,雞尾酒肯定是在酒單裡面,怎麼跑去前菜呢?該罰該罰,於是我給自己點了一杯真的雞尾酒受罰啦哈哈!
還有一些“踩坑詞”要專門記住,比如“dressing”不是穿什麼,是沙拉醬;“lettuce”字典說是“萵苣”,但在選單上是“生菜”。
有時候點了一道菜,服務生如果反覆向你確認,就要注意了,很可能你點了大多數人不會點的菜,或者選擇了少有的做法。
提煉選單“高頻詞”也是利用選單的好方法。我有個外國朋友曾經獨自去香港的茶餐廳吃飯,在沒有英文菜名的情況下竟也吃到了滿意的菜,我問他怎麼做到的。
他給我舉了個例子,比如說選單上有“鮮蝦雲吞”“淨雲吞”“蝦醬撈麵”“香菇雲吞”,那就把出現頻率最高的兩個詞“蝦”和“雲吞”結合一下,點個“鮮蝦雲吞”,肯定不會錯啦~
不過如果實在不會點,就大膽求助服務員吧,請他推薦菜式,或者直接問你要點的是什麼,至少能好好吃頓飯。
______
利用小技巧
點菜加分
剛剛上面說的求助服務員,其實在國內的星級餐廳,一般都會有專門的點菜員。只要報上人數、預算,就能幫客人點一桌不錯的菜。裡面會有餐廳的特色菜,也會注意葷素搭配。
看別人吃什麼也是一個點菜技巧。
我有個朋友就很會點菜。以前我以為他是那些餐廳的熟客,後來才知道並不是。只不過,他從進餐廳門口那一刻開始,就在看別人桌上都有什麼菜,出現頻率多的,一定是特色。
跟著會點菜的朋友混本身就是一個技能,我有一位更厲害的朋友,帶我去了二沙島一家居民樓下的隱藏餐廳,連名字都沒有,可是菜真好吃。我連忙開啟導航地圖截圖了定位。更厲害是他與餐廳大廚很熟,熟到有什麼靈感就可以直接進廚房做菜的程度。
在國內的餐桌上,商務飯局的主菜和甜點一定要過硬。每道菜的水準參差不齊,有時招牌頭盤救不了場,可以飯後一人一道木瓜燉雪蛤“收買人心”。一桌菜如果稍顯油膩,一兩道清爽冷盤也能改變畫風。
在國外,一些app也可以用來點菜,像大眾點評、TripAdvisor都有熱門餐廳、菜色推薦,也有評價。
谷歌翻譯還可以拍了選單實時翻譯,真的很實用啦~
有些菜,谷歌也無力了
今天的“好好點菜攻略”就先分享到這啦~雖然介紹了很多點菜方法,但我覺得,享受美食本身很重要,能點到一桌特色又好吃的菜當然最好,如果點錯了或者和預想的不一樣也沒關係,就當是“surprised me”啦~(雞尾酒蝦味道還不錯)
最後,讓我們來開個獎吧!週二《超大號美人》電影通兌券的獲獎名單出爐啦!恭喜以下五位讀者:
小航、歪歪大王、尤悠觀愚Eugene、呆呆15568、元芳
中獎的寶寶們在後臺回覆“中獎”,和地址電話,記得加上#中獎#標籤哦~沒中獎的不要灰心哦,持續關注島主,還有很多機會噠!
你有哪些點菜技巧?
或者有哪些點菜烏龍事件?
歡迎來評論裡和我分享~
想在餐桌上表現更得體?
後臺回覆關鍵詞“用餐禮儀”就能獲取攻略啦
編輯:深井 、扎森多蘭
本文文字為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路,轉載請聯絡後臺。
如有侵權請郵件聯絡
我們將及時處理。
這是我們一起啟程的第268站,一起享用更多美食吧~
微信改版啦
如果你錯過了之前的推送
戳這裡的“閱讀原文
即可檢視往期文章
?

閱讀原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