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山乡陈宅村


从丽水出发,走丽温高速到青田出口,往阜山乡方向,山间公路虽曲折,路面倒也宽敞平整,约40分钟的车程,绕过一个树林茂密的山头,眼前一下子开阔了,阜山乡坐落在四面环山的高山平地里,几个村庄洒落于盆地四周,陈宅村就是其中之一。
未到村口,先看见一块约八米高的巨石,上书着“陈宅七星村”几个大字,苍劲有力。陈宅始于北宋年代,据说村后田野中有七处小山丘,轮廓分明,恰似天上的北斗七星而得名。前行几步,有一石梁桥,桥面只有4块长条石,不注意的话,也就是农村里常见的普通石桥,然而这却是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年)的派岩桥,是村里最老的桥。桥下无桥墩,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斗拱结构,插在堤岸上的几块石头,扛起了千斤重量,桥石上有“景泰六年六月吉日起造”的落款。

漫步到村头,一座似桥又似风雨亭的单孔石拱砖廊桥隐约在几棵参天古树间,古树盘根错节,遮阴蔽日,树龄近八百年,桥的两边设有美人靠,闲暇时,村民们可以在桥上闲聊,遇上雨天,还可以避雨。这就是村里最著名的“毓秀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亭柱上题有一幅对联:“毓木培根成古迹,秀水佳山汇诗情”。仔细看,拱桥上盘踞着一个老树根,盘龙错结地伸入桥拱圈之中,桥依托树根起拱,用石块垒砌而成,树根已和桥身融为一体,人谓“桥因树成,树为桥生”,到底是先有树根还是先有桥梁,至今仍是一个谜。

再往里走,一幢白墙黑瓦的建筑,门前有好几对旗杆石,走近了看,一个大门上有“陈氏宗祠”几个字,另一个大门上有“陈宅文化礼堂”几个字。其实意义应该差不多,以前是族人开会议事的地方,现在村里的各类活动也在这里举办。陈氏宗祠1508年建成,经岁月的销蚀显得十分古旧,旗杆石是陈宅村人的骄傲,古时候经过科举应试获得功名者,可在宗祠或祖屋门前竖旗杆石,彰显身份,昭示世人,激励后辈,据说最多时有36块18对,小小陈宅村,出过150位秀才。

进入村口后,眼前是一座木廊桥,由数根圆木东西横跨两岸,上有廊屋五间,南北设廊靠,此桥承重全靠5根木头,桥梁与桥面有架空层,便于通风、防潮,没有钉子,没有严丝密缝的榫卯,就像小孩搭积木那样随意,然后却魏然挺立了五百多年。据说,到陈宅最关键是看桥,这点深有体会,村里至今还保留有6座古桥,经历五百多年风雨和自然灾害至今无恙,并且都还是村里的主要的交通桥梁,前人的工匠精神真的让人敬佩。陈宅现存的六座古桥都纳入省级文保单位,其中毓秀桥为国保文物单位。

过了木廊桥,才算真正进入了村庄,有二条小路,一条路的两旁主要是新起的楼房,大多数村民都搬到了新楼房。还有一条小路,石板路面,通往老村,又有一条条的小巷,通往一座座的老房子,这里的房子均以石墙为基,上面是木板墙壁或者黄土夯墙,墙面不复洁白,屋檐上的滴水瓦当,作工精美,走在这里,静的可以让人感到身处另一个世界,时间也变得慢了下来,看着古老的窗棂和斑驳陆离的木门,看着石板上爬满的青苔,流转的时光,褪色的过往,乡愁的味道便扑面而来。横穿整个村庄的一条小溪,叫玉带溪,从东南向西北流淌,弯弯曲曲,旖旎秀丽,清澈溪水里悠闲游动着一尾尾红色田鱼。

这里还有一条古驿道——星玉古道,是阜山陈宅至文成玉壶的一段古道。开辟于东汉建安8年(203年)至三国东吴黄龙2年(230年),至今有1800多年历史。据说一千五百年前,出任永嘉太守的谢灵运多次经过此道。东晋葛洪,唐代叶法善、施肩吾,宋代柳永、苏轼、秦观都走过此道。

逛过了古村,再去皇菊基地走走,原来,整个陈宅村都已被满园黄金甲包围。阜山皇菊基地(庄园)是国内最大的皇菊生产基地之一,是唯一一家以皇菊为主题的农业公园。园内1200多亩梯田中,皇菊绽放,金黄艳丽,与古村、古桥、古道、古民居等构成“梯田皇菊”视觉盛宴景观。

皇菊盛开的日子,正是百花凋谢的季节,有道是“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那一簇簇一丛丛的皇菊,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非常华贵。漫山遍野的皇菊,迎风怒放,卓然而立,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在这里,你可以漫步花间,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也可以带着孩子在主题乐园里嬉戏,小朋友们喜欢的各种卡通人物在路边等着他们,这里还是摄影爱好者的乐园,移步换景,无论怎样拍,每一张照片都是最美的明信片。

在这样一个微凉的季节,走过了古村,赏过了花海,可以找个地方坐下,泡一杯皇菊花茶,一朵一杯,一花一饮,金黄花瓣在水中荡漾,亮黄顷刻间弥漫开来,晶莹透亮,一朵花复活于杯中,完成又一次的生命绽放。

交通贴士

2018中国·青田第二届皇菊节暨开采仪式

菊舞盛世·情动自然·菊韵青田
由开幕式、摄影采风、演出组成,本届黄菊节活动定位上贴近农村、以人为本;活动特色上精益求精、突出亮点;活动形式上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布置上配备了多项游客互动参与度较高的活动。
时间:2018年11月4日
地点:青田县阜山乡皇菊基地
— END —
来源:青田旅游
编辑:青小壮

世
界
青
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