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給我們的四點啟示

不要沉醉於和平景象,不要姑息養奸
鞏固發展民族大團結
發展經濟,推進國防和科技現代化
建立培養核心價值觀
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珍視和平、警示未來”頗具深意。
歷經8年的浴血奮戰,我們無比珍視和平,這一勝利的來之不易,也必將啟示中國的今天和未來:
啟示一:不沉醉於和平景象,列國更不要姑息養奸甚至禍水它引,全世界都要高度警惕潛伏著的侵略者發動戰爭的危險。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距第一次世界大戰僅僅二十餘年。當中國人忙於生計、歐洲北非人為麵包勞碌、珍珠港軍民歡度週末時,炸彈卻落在了善良人們的頭上。
以英法加上美國當時的實力,解除德軍武裝、遏制日本侵華是能夠做到的。一些主政的政客也看到了大戰的危險,但在戰爭初期並未付諸反侵略行動:對德國突破《凡爾賽和約》、重新武裝甚至吞併奧地利、侵佔捷克斯洛伐克,睜隻眼閉隻眼;對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坐視觀望,一再敷衍中國的調停要求。一些人的盤算是,在東方,不惹強國日本以保自己勢力範圍;在歐洲,將禍水東引至蘇聯。結果呢?卻是事與願違,還使數千萬人民成了侵略者的刀下冤魂。
面對喪心病狂的侵略者,任何目光短淺的行為,只會讓受侵略的國家和民眾為之殉葬,也等於自掘墳墓。
當年,美國對日本法西斯沒有犁庭掃穴,冷凍起來的意圖也許就是一旦需要即能解凍啟用,充當其維護霸權的棋子。今天,這個勢力逐漸被解凍,在一層一層地突破軍事限制,提醒人們對日本軍國主義者不能不防。
啟示二:堅定不移地保持、鞏固、發展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
當年日寇敢於大舉侵華,叫囂三個月內滅亡中國,不僅是因為當時中國國力衰微,更在於我四萬萬之眾是一盤散沙。
正是中國共產黨從“九一八”起,宣佈對日作戰,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在各地掀起抗日救亡運動,喚醒各族人民;制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終於形成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團結抗戰局面。歷史證明,沒有團結,就沒有勝利;沒有中國共產黨的核心作用,就沒有全國範圍內最大限度的持久團結。
十八大以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實行的一系列治黨治國方針,取得巨大成效,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向心力。隨著改革逐步深入,破除阻礙積極因素的舊條條框框,以正確的政策調動各個層面的積極性;同時每個黨員都自覺地以模範行為把周圍群眾與黨聯絡在一起,一個新的最廣泛的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必將形成並持久鞏固。這樣,在任何風浪、任何敵人面前,我們都將無往而不勝。
啟示三:堅定不移地隨著經濟發展,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形成凜然不可侵犯的威懾力和殲滅一切侵略者的打擊力。
當年日寇侵華,造成我國數千萬人犧牲,各種毀滅性損失無法統計,原因之一就是當時的中日實力懸殊。落後就要捱打。歷史證明,軍事實力越強,戰爭損失就越小;遠端打擊能力越強,侵略者就越不敢妄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鮮明地提出軍隊能打勝仗和軍人有血性等一系列根本要求,一掃和平環境中積累的在軍不言戰之氣。發揚政治工作優良傳統以強內功;從實戰出發嚴格訓練以強外功;改革體制編制,推進武器裝備研製,形成整體戰鬥力。相信我們的人民軍隊隨時都能勝利完成黨賦予的保國衛民任務。
啟示四:堅定不移地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培養中國國家利益至上的國民意識。
“九一八”之前許久,中國就已經陷入四分五裂之境,國民意識散亂麻木。以至於以“九一八”之痛,尚不能掀起全國一致的抗戰怒潮。共產黨人、愛國師生、愛國志士以生命和鮮血抗日救亡,才漸漸推動了民族覺醒。
如今,在多種利益關係基礎上,應當也完全可以形成共同的國家精神和國民意識,這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個愛國齊心、精氣神十足的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是任何強盜都不敢對之有非分之想的。
作者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館長、少將、研究館員
國是論guoshilunlw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瞭望【國是論】微信

閱讀原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