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太可怕了!只用一口酸甜,就佔據了外國餐桌的半邊江山

一瓶小小的番茄醬,如今已是中國家庭裡如同醬油、糖、鹽一樣的必備調味料。
當你在享受它的酸甜滋味時,你是否在意過製作它的番茄原料從何而來?
當番茄醬帶著西方快餐文化產物的身影,出現在義大利菜披薩、肉醬意麵、西班牙燴飯、三明治之中,你可能不敢相信,在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番茄生產國,全世界每4瓶番茄醬,就有1瓶來自新疆!
一瓶影響世界的番茄醬,到底是怎樣被新疆人“種”出來的?
最早起源於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深處的番茄,因為長得像“毒果”,在西方人眼中,一直作為觀賞性植物而存在。
直到17世紀法國畫家“冒著生命危險”吃下第一口番茄開始,到19世紀末瑪格麗特披薩的發明,番茄才真正實現全民食用,風靡歐洲。
▲ 1889 年,義大利那不勒斯地區為了慶祝瑪格麗特女王的到訪,用白色的馬蘇裡拉乳酪,綠色的羅勒葉,紅色的番茄擺出義大利國旗的三種顏色,這是瑪格麗特披薩的由來。
番茄也被西方國家的普通家庭用來製作醬料:
比如墨西哥菜中的莎莎醬,跟塔可、玉米片天生一對;
義大利的經典番茄醬,用來製作魚排、意麵、燴飯,既能用於海鮮的去腥,又是增加濃稠口感的利器;
即便在吃得最糙的英美清教徒國家,炸魚薯條也必配番茄醬!
最早的番茄醬配方,據考證是由美國費城園藝家詹姆斯·密斯(James Mease),在1812年發表的,配方原料主要是番茄果肉、大量香料和白蘭地。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醞釀,1869年,另一位美國人——亨利·亨氏,讓番茄醬實現了工業化生產,番茄醬由此風靡全美、影響世界。
1896年,《紐約論壇報》將番茄醬稱為“美國的國民級調味品”。
1897 年,金寶湯公司(Campbell Soup Company)推出了番茄濃湯,因為它的味美價廉、方便快捷,大受美國主婦的喜愛。
圖片|YOHOGIRL©
從南美洲種植,歐洲人食用,到美國人加工製作,番茄,佔據了近代歐美的半部飲食史。
但在近代中國,番茄和番茄製品的流行和食用仍少有水花。
清末民初,吃飯已經離不開番茄的西方人來到中國,也帶來了番茄的飲食。
1935年,“著名的番茄黑”老舍在《西紅柿》一文中記載寫道:“‘番茄’居然上了選單,由英法大菜館而漸漸侵入中國飯鋪,連山東館子也要報一報‘番茄蝦銀(仁)兒’!”
老舍評價番茄的失敗之處在於它那點“四不象的勁兒”:
“拿它當果子看待,它甜不如果,脆不如瓜;拿它當菜吃,煮熟之後屁味沒有,稀鬆一堆,沒點‘嚼頭’;它最宜生吃,可是那股味兒,不果不瓜不菜,亦可以休矣!”
但正因番茄的“沒有性格”,讓一道番茄炒雞蛋能跨越味蕾的差異、穿過地域的阻礙,成為了民國時橫掃中國大江南北的“國民神菜”。
圖片|陳沒婷©
隱身於中國家庭料理的番茄,卻作為經濟作物,在中國新疆的土地上悄悄逆襲。
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番茄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在中國開始大面積種植。
自1984年新疆建成第一條番茄醬生產線後,中國的番茄產業就開始駛上“快車道”。

圖片1、2|洛浦縣融媒體中心©
1994年,中國只用了10年時間,便超過美國、義大利、俄羅斯等番茄生產大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番茄生產國,堪稱“中國速度”!
2001年番茄種植面積和產量為2.2萬公頃和139.13萬噸,2016年則暴增至7萬公頃和918萬噸。到2020年中國番茄產量已達6515萬噸,接近全球番茄產量1/3!
透過番茄加工製作的番茄醬,中國也交出了一份讓人驕傲的答卷:
光是新疆一個省,就能緊跟美國、義大利兩大番茄醬產銷大國的產量,成為世界第三大番茄醬產區,年產番茄醬高達200萬噸,番茄醬產業也成為新疆三大農業經濟支柱產業之一。
全世界每四瓶番茄醬,就有一瓶來自新疆!
圖片|洛浦縣融媒體中心 ©
新疆民謠說:“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庫爾勒的香梨人人誇,葉城的石榴頂呱呱”,新疆是出了名的瓜果之鄉。
番茄作為新移民,來到新疆只有短短几十年,卻為這片土地染上了鮮紅的亮色。
為什麼中國人可以驕傲地說:“新疆的番茄就是最好吃的”?
當我們說一隻番茄好吃,其實是味覺和嗅覺共同作用的結果。
咬開一隻番茄,果肉中會散發超過400種,其中像3-甲基丁醛、甲基水楊酸、4-羥基-2等30種物質,能讓你形成撲鼻的“番茄香”的記憶。
而番茄的可溶性固體物(由可溶性糖、有機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組成),則形成了味覺層面酸甜濃郁的“番茄味”。番茄的可溶性固體物含量越多,番茄風味越好,營養越是豐厚。
▲ 可溶性糖裡的果糖和葡萄糖是番茄的甜味來源,而有機酸裡的檸檬酸和少量蘋果酸則是酸味的來源。
圖片|萬物觀察日記©
作為喜溫植物,平均氣溫越高,番茄在白天的光合作用下能合成更多的營養物質。
晚間氣溫越低,番茄呼吸作用的減少,又能減少營養物質的消耗。
新疆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緯度高、少雨多晴,新疆番茄每年躺著,就能曬足2500到3500個小時的日光浴。
新疆夏季白天溫度可達33度,夜晚溫度可達零下5度,可達22攝氏度的晝夜溫差。加之天山雪水的滋潤,新疆番茄每隻都是“人間小甜甜”。
新疆番茄的番茄紅素含量,更是一騎絕塵,高達62毫克/100克,是義大利、美國番茄的1.5倍!不僅讓番茄樣子更加紅潤可愛,也有著堪比黃金的營養價值。
圖片|cantabile©
在新疆,番茄都是生吃的”,這是新疆人對本地番茄口感的絕對自信。
成熟後的新疆番茄,會形成如沙粒狀的沙瓤,飽滿綿密、不空心。七分清甜,三分酸爽,每一口都是踏實!
對新疆人來說,番茄亦可炒萬物,皮辣紅、揪片子,番茄是隱藏在地道新疆菜裡的靈魂!
用來做番茄炒蛋,那股番茄味兒,就像放了半瓶番茄醬那麼濃郁,能把隔壁家的小孩都給饞哭了。
▲ 新疆伊犁人家在曬番茄
在八月,新疆種植面積最大的工業番茄,也迎來了成熟。
工業番茄,是專門用於製作番茄製品的工業番茄品種,只有滿足8以上糖酸比的番茄才能給番茄製品提供足夠濃郁的風味。
新疆種植的工業番茄品種,如新番64號、墾番1802、墾番1708。這些優秀的新品種,不僅皮厚,耐儲存、耐運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高,既保證了製作番茄醬的風味,也降低了原料的損耗。
用它製作出來的番茄醬,從新鮮度、濃稠度到顆粒度,都是要遠勝美國加利福尼亞地區和地中海地區出產的番茄原料加工成品。
圖片1|洛浦縣融媒體中心 ©
圖片2|維尼小熊 ©
一到番茄豐收季,當地的醬廠會大量收購番茄,工人們會將番茄進行切削、晾曬,製成成番茄幹或加工成番茄醬。
每到八月,新疆戈壁灘的曬場上,紅彤彤的番茄一眼望不到盡頭。
新疆番茄製品目前主要用於出口,2019年,新疆出口大桶番茄醬排名第一的國家是義大利,出口量8.62萬噸,出口金額6416.97萬美元。新疆番茄,能獲得番茄醬產銷強國義大利這麼的大訂單,是對新疆番茄品質極珍貴的認可。
新疆番茄紅了,但由於交通運輸和飲食習慣,這麼好的新疆番茄製品,仍有90%被送到外國餐桌,僅有10%被咱中國人吃上了。
目前大量新增糖、酸、新增劑的外國番茄沙司仍佔據著超市裡的醬料貨架,它們似乎與中國人熱愛新鮮、天然、原汁原味的飲食習慣相去甚遠。
慶幸的是,隨著番茄製品國貨的興起,他們也開始製作中國人喜聞樂見的番茄製品:原料只有番茄本人的番茄泥、濃郁得像冰淇淋一樣的純番茄膏,番茄紅素是外國番茄好幾倍的新疆番茄汁……
這麼甜、這麼紅的新疆番茄製品,是時候被中國人看見了!
圖片|FDkyle©
參考資料
1.番茄醬發展史:一路跑偏卻歪打正著
2.番茄,一直被誤解的「愛的蘋果」|食帖
3.為什麼番茄在中國菜裡不上檔次?|魏水華
4.《西紅柿》丨青島《民報》,老舍
5.新疆有多紅?丨地道風物

- ABOUT JIWU -
?
文字為極物原創,轉載請聯絡作者

✒️

這裡是精緻生活聚集地
我們分享極致好物,發現最美設計,提升生活審美
關注極物,和我一起過精緻而美好的生活
做家務的小能手

閱讀原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