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再活24小時!大黃魚,憑啥被這個寧海女子“新鮮”送上桌

賣海鮮近30年
寧海女子將“活”字做到極限
就連大黃魚——
這種最難保證“活”度的海鮮
都被她養得
出水再活24小時”、“運輸零損耗”
一起來了解下
金彩文在撈大黃魚。拍友 徐銘懌 攝
10月的東海海風,刮在臉上已有些冰冷刺痛,也拉扯著寧海灣深處縱橫交錯的魚排網箱,起伏搖擺。
寧海強蛟永斌水產養殖場負責人金彩文穩穩地走在魚排上,這裡1200個網箱相當於30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金彩文邊走邊指著說:“這片是東星斑,邊上的是黑鯛,總共養殖10萬尾海魚,其中佔最多網箱的就是深水大黃魚。”
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一帶,養殖大黃魚的人很多,並不稀奇。但大黃魚出水即死,所以市場流通的多是冰鮮,而金彩文賣的大黃魚是鮮活的。
利潤就在“活”字上
賣海鮮近30年,金彩文越來越想將一個“活”字做到極限。“當年,我賣活鮮蝦蛄、鰻魚時,市場上獨我一家。後來美國紅魚、鯰魚、鮸魚等海鮮我都成功做成了活鮮。”細數起來,大黃魚是她賣的第36種活鮮,也是最難的一種。
“以前沒有保鮮裝置,也沒有冷鏈運輸,做活鮮特別難。”金彩文拿蝦蛄為例,她找來特製的圓形竹筐,一筐裡放五六斤,留一半空間。可土辦法功效有限,就算只送到隔壁梅林鎮個把小時的工夫,還是損失了75%的蝦蛄。
死的蝦蛄每斤只能賣10元錢,活的售價高出兩倍,能賣到二三十元,這也更堅定了金彩文做活鮮的念頭。
“利潤就在活的這部分上,提高存活率,就能有更多的利潤。”從那時候開始,金彩文便嘗試各種方法。她買了輛車自己改造,用兩個電瓶供電,帶動鼓風機往水裡輸空氣,海鮮存活率提高到70%。更重要的是,海鮮“走”得更遠了。
“賣活海鮮搶的就是時間,那時我一天只能睡兩個小時,其他時間都在市場和來往的汽車中度過。”金彩文都是半夜零時出發,凌晨5時多送到寧波市場。沒幾年,她就憑藉活鮮在水產市場闖出了名堂。可活鮮做得越多,就越避不開水產市場上的“爆款”——大黃魚。
2013年,金彩文在自己的養殖場裡投下20萬尾大黃魚,開始挑戰活鮮大黃魚。
出水再活24小時
4年前,金彩文的第一批大黃魚終於長成,約有一斤半到兩斤左右的塊頭,但最難的時候也到了。
“那天第一次打撈裝運大黃魚,我的手心全是汗。”即便對活鮮很有經驗,但要把大黃魚活著送到市場,金彩文心裡還是沒有底。大黃魚嬌弱,躲在幽深的海域,如果捕撈不小心,它們也會因承受不了快速降低的壓強而死亡。還有捕撈過程中的碰撞擦傷,甚至太過嘈雜的環境,都能讓它們致命。金彩文不敢掉以輕心,只拿出十幾條魚來試驗,運到自家門店。
魚不能離水,金彩文就買來特殊的塑膠袋,直接用海水裝袋打包大黃魚。“我們平時運輸黑鯛魚,是按照5斤水、1斤魚來配比,而大黃魚需要更大的空間,我們試了很多次,把比例調整到8斤水、1斤魚。”光這個配比就頗費腦筋。水太多,不利於運輸;太少,大黃魚的存活率就降低了。
“海水裝進去之後,還需要精準注入氧氣,這可是我們獨有的專利包裝技術。”金彩文興致勃勃地說,被撐開的塑膠袋就像一個圓形的管道,既節省體積,又給了大黃魚充足的空間,模擬出了大黃魚在海中的環境。
即便為大黃魚配上最萬全的裝備,它們還是不怎麼“爭氣”,只能活幾小時,送不遠。苦惱的金彩文,又把眼光投向捕撈環節。“大黃魚磕著碰著都容易致死,所以,每次打撈都是小心再小心,網箱稍稍收一點,就開始用網兜打撈,不讓它們互相碰撞掙扎。”
金彩文幾乎想盡辦法,一點點把大黃魚的保活期延長。“現在能熬到24小時了!”金彩文說這話時,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減肥”後溢價3倍
“運輸零損耗!”
當第一批大黃魚活著運到客戶手裡,接到反饋簡訊的金彩文差點高興得跳了起來,可她萬萬沒想到,對方給的價格反而比冰鮮大黃魚還要低。
金彩文實在想不通,抓起電話就詢問客戶。得到的答覆是:大黃魚太肥,口感不夠好!
為了給大黃魚減肥,金彩文在原來的基地旁邊又承包了一塊海域,並搭建24米長的“跑道”,就連網箱深度也從8米加深到13米。當魚長到1斤左右,就把它們趕進“跑道”裡運動。
也就幾個月時間,金彩文驚喜地發現了變化。“以前,養出的大黃魚‘大腹便便’,現在每一條都精瘦有活力,吃起來很鮮嫩。”當金彩文再次把它們送到客戶手中,價格一下提高了3倍。最驚喜的是,體格強健的大黃魚,在運輸過程中存活時間也更長了。
市場很快開啟。金彩文在寧波、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開設水產門店,還在福建、海南、青島等地建立水產養殖基地,組建起高效、快捷的網格化海鮮配送車隊,並註冊了“永斌”商標。如今,金彩文年銷售額已經過億元,在行業內被稱為“海鮮女王”,她還出任中國漁業協會常務理事。
說話間,金彩文的手機微信“叮咚”一響:“10條大黃魚,郵寄江蘇!”她會心一笑,老客戶的訂單又來了。
金彩文飛速打字回覆:“收到。保證活蹦亂跳到手!”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陳醉 共享聯盟寧海站 徐銘懌 蔣攀 通訊員 吳立高
編輯:林大海
宣告: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

閱讀原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