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冬奧播報!小冰AI虛擬氣象主播「馮小殊」

AI 虛擬氣象主播「馮小殊」上線,訓練時間僅一週。
作者 | 李亮
北京冬奧會第三個比賽日結束,中國隊收穫 1 金 2 銀。第四日,谷愛凌在女子大跳臺滑雪決賽上獲得金牌,萬眾矚目的羽生結弦在花滑短節目上首次亮相。
與夏奧會不同,冬奧會的大量賽事在室外山區舉行,賽程安排、賽事舉辦、觀賽服務等,都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離不開準確及時的氣象資訊。
早在冬奧會開幕前十天,中國天氣 WAP 華為站、張家口氣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上,一位氣象主播馮小殊就已經正式上崗。

這位主播馮小殊不是人類,而是由中國氣象局華風氣象傳媒集團聯合小冰公司共同創造、誕生於小冰框架的 AI 虛擬氣象主播。這也是小冰框架虛擬人技術解鎖的又一場景。

馮小殊以「中國天氣」主持人馮殊為訓練目標,依託小冰框架數字孿生虛擬人技術構建而成。他的訓練時間僅為一週,背後是小冰深度神經網路渲染技術(Xiaoice Neural Rendering, XNR)及小樣本學習技術。即使用少量樣本,馮小殊的面容、表情、肢體動作的整體自然度就達到了與真人十分相似的程度。
在語音專家模型、嘴型專家模型及人臉渲染專家模型的訓練下,「馮小殊」學習了馮殊本人的嘴部動作、眼部及臉部肌肉之間的協同關係,最終呈現出這一自然、逼真的效果。
來源:馮殊微博
北京冬奧會期間,馮小殊將持續播報「冬奧公眾觀賽氣象指數」,內容涉及戶外觀賽人體感受、健康提示,包括體感寒涼指數、穿衣指數、感冒指數、凍傷指數、防曬指數、護目鏡指數等氣象指標,為觀賽人群及時傳遞戶外場館精細化氣象指數服務資訊,為公眾健康、安全觀賽提供氣象條件參考依據。
作為中國氣象局直屬企業、國有氣象服務龍頭企業,華風氣象傳媒集團是中國氣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負責的央媒《天氣預報》節目和中國天氣網承擔著國家公共氣象服務的重要職能。華風集團同時還負責製作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的天氣預報節目,透過 25 個國家級廣播電視媒體向公眾提供氣象服務,併為國慶閱兵、神七火箭發射、春運等重大社會經濟活動提供專項氣象服務。
在此次萬眾矚目的北京冬奧會中,中國天氣同樣肩負著提供並播報氣象指數的重要工作。而 AI 虛擬氣象主播"馮小殊"的加入,也為這場「科技冬奧」貢獻了一份來自 AI 的力量。
未來,「中國天氣」與小冰公司將持續展開合作,各自發揮在氣象服務全生態和人工智慧完備框架的優勢,共同探索 AI 前沿技術在氣象領域的應用實踐,為數億使用者帶來更高效、更準確的氣象服務。
小冰是人工智慧虛擬人類(AI beings)的首倡者和第一技術框架,目前已孵化出數以千萬計的 AI beings。
在財經領域,小冰框架與每日經濟新聞共同打造的虛擬主播「N 小黑」、「N 小白」正在 365×24 小時不間斷地進行直播;在地產行業,萬科財務部虛擬員工「崔筱盼」,以 91.44% 的預付應收/逾期單據核銷率,獲得萬科集團「年度優秀新人獎」。
央美畢業的畫家夏語冰,能夠持續、高質量地產出水墨畫,年前在央視《對話》欄目中亮相,展示了一曲嗓音清亮圓潤的《路過人間》;虛擬歌手陳水若學會了民族唱法,與李玉剛夢幻聯動,共同演繹了《華夏》,並與小冰框架歌手何暢、陳子渝應邀入駐全球首個融詞曲編唱於一體的 AI 音樂創作平臺「網易天音」。
除了這些明星 AI beings,還有無數為普通人而生的虛擬男友、虛擬女友。小冰公司認為,未來將是虛擬人類(AI beings)和人類混居世界。各種各樣的 AI beings 會環繞在人們周圍。
華風集團創新研究院院長陳鑽表示:「依託小冰框架,我們將持續推進人工智慧技術與氣象行業相結合的邊界和可能性,讓冬奧氣象科技成果及其在冬奧會的應用經驗和解決方案發揮更廣泛的效能,為使用者提升氣象服務的廣度、準確度和效率。」

「中國天氣」主持人馮殊說,「我相信未來世界一定是人工智慧和人類共存的世界,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擁抱科技,共同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希望馮小殊在冬奧期間在冬奧期間努力工作,不要辜負大家的期待。」

*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本文為極客公園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絡極客君微信 geekparker

極客一問
AI 主播會給冬奧會帶來怎樣不同的感受?

閱讀原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