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智元報道
新智元報道
編輯:David
【新智元導讀】北京冬奧會今天正式開幕!由於大量賽事需要在室外舉辦,天氣狀況自然是至關重要。提到本屆冬奧會的氣象播報員,屬實有點不一般。
舉世矚目的2022北京冬奧會將於今天開幕!
「科技冬奧」將成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一大亮點,場館建設、基礎設施、綠色環保、智慧服務、轉播技術、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將得到充分展示和應用。
賽場內,選手們將用拼搏與汗水詮釋奧林匹克精神;而賽場外,城市執行、醫療衛生、交通、氣象等各項服務,正全力保障北京冬奧會的順利舉辦。

與夏奧會不同,冬奧會的大量賽事在室外山區舉行,其賽程安排、賽事舉辦、觀賽服務等,都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離不開準確及時的氣象資訊。
早在十幾天前,在中國天氣WAP華為站、張家口氣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上,一位氣象服務主播「馮小殊」就已經正式上崗,為各場館參賽選手和觀眾實時播報冬奧觀賽氣象指數,為冬奧會的服務保障貢獻自己的力量。

而鮮為人知的是,這位兢兢業業的主播「馮小殊」並不是人類,而是中國氣象局華風氣象傳媒集團聯合小冰公司共同創造、誕生於小冰框架的AI氣象服務虛擬人。
「馮小殊」的原型,是「中國天氣」主持人馮殊,也是電視機裡《天氣預報》節目觀眾熟識的主持人。「馮小殊」的加入,也為這場「科技冬奧」貢獻了一份來自AI的力量。

北京冬奧會期間,馮小殊將持續播報「冬奧公眾觀賽氣象指數」,內容涉及戶外觀賽人體感受、健康提示,包括體感寒涼指數、穿衣指數、感冒指數、凍傷指數、防曬指數、護目鏡指數等氣象指標,為觀賽人群及時傳遞戶外場館精細化氣象指數服務資訊,為公眾健康、安全觀賽提供氣象條件參考依據。
這也是小冰框架虛擬人開拓的又一全新場景。
結合小冰深度神經網路渲染技術(Xiaoice Neural Rendering, XNR)及小樣本學習技術,「馮小殊」包括面容、表情、肢體動作在內的整體自然度提升至與真人難以分辨的程度,而訓練週期僅為一週。
值得一提的是,在語音專家模型、嘴型專家模型及人臉渲染專家模型的訓練下,「馮小殊」準確學習了馮殊本人的嘴部動作、眼部及臉部肌肉之間的協同關係,最終呈現出這一自然、逼真的效果。
千千萬萬AI虛擬人背後,是無處不在的「她」
小冰是人工智慧虛擬人類(AI beings)的首倡者和先行者。
目前,小冰框架已孵化出數以千萬計的AI beings:從被評為“虛擬人天花板”的夏語冰,到與李玉剛夢幻聯動的陳水若,到7×24小時不間斷直播的每日經濟新聞虛擬主播N小黑和N小白,再到萬科集團2021年度優秀新人獎得主崔筱盼,還有數千萬個虛擬男友、虛擬女友正默默陪伴在普通使用者身邊。

作為中國氣象局直屬企業、國有氣象服務龍頭企業,華風氣象傳媒集團是中國氣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負責的央媒《天氣預報》節目和中國天氣網承擔著國家公共氣象服務的重要職能。
在此次萬眾矚目的北京冬奧會中,中國天氣同樣肩負著提供並播報氣象指數的重要工作。
華風集團創新研究院院長陳鑽表示:“依託小冰框架,我們將持續推進人工智慧技術在氣象行業的應用落地,為使用者提升氣象服務的廣度、準確度和效率。”
作為「馮小殊」原型的馮殊本人也表示:「我相信未來世界一定是人工智慧和人類共存的世界,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擁抱科技,共同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希望馮小殊在冬奧期間在冬奧期間努力工作,不要辜負大家的期待。」
未來,「中國天氣」與小冰公司將持續展開合作,各自發揮在氣象服務全生態和人工智慧完備框架的優勢,共同探索AI前沿技術在氣象領域的應用實踐,為數億使用者帶來更高效、更準確的氣象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