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留学生活

  1. 首页

衰老:老不是问题,衰才是关键

2023年04月01日 04:24 HKT
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在96岁获奖,是诺奖历史上获奖当时年龄最大的科学家。
96岁的阿瑟·阿什金
他发明了激光镊子,可以捏住原子、分子、病毒这样的小东西,而且还不会损伤它们。这个发明一定会给未来的医学研究带来巨大贡献。
就这样一个聪明人,你猜他最担心什么呢?
怕死吗?毕竟快100岁的人了。
不怕。那他怕啥呢?
当诺奖工作人员给阿什金打电话,通知他获奖的时候,老爷子还在地下室写论文。
他说:“我希望得奖以后,我自己发表论文能容易点。那些编辑可能会说,阿什金是个聪明人,得过诺贝尔奖。最好发表他的论文。”
阿什金还说:
我不担心年龄,我只担心不再聪明了。
其实,他说出了咱们的心声。
现代医学刚诞生的时候,人类平均寿命是30岁,到今天平均预期寿命已经接近80岁了。
医学用200多年的时间让人类寿命延长了大约50岁,而且这种趋势还在持续。
咱们这代人很可能活到100多岁。但问题是,咱们肯定不想病恹恹地活到100岁。
那么,衰老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一起来认识衰老。

有据支持的人类寿命极限是120岁

先说说人类的寿命极限。
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最靠谱的结论是:人类寿命的极限是120岁。有三个证据:
首先,人类历史上有证可考的最长寿人士,是一名法国女性,享年122岁。
其次,法国博物学家布丰(Georges Louis Leclere de Buffon)得出一个结论:物种寿命是生长期的5-7倍左右。
人类的生长期基本就到18岁,按照最高7倍推算,18乘以7等于126岁,与120岁接近。
另外,美国著名科学家海夫利克(Leonard Hayflick)发现,人类一生中细胞平均分裂次数为50次,每一次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平均存活2.4年,50乘以2.4也等于120岁。
所以,如果没病、没灾、没意外,理论上人就有可能活到120岁。这是人类寿命的极限。

年龄只能反映衰老,不能定义衰老

听到这里你肯定很高兴。
但是,咱们经常听人说,岁数大了病就找上来,恢复起来也难,这就是衰老。
传统观念是把衰和老联系在一起的。
那么老就一定衰吗?未必。
2015年,我治疗过一个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老奶奶,103岁。当时她已经气管插管,用上了呼吸机,我还给她下了病危通知书。
一般来说,病的严重程度和年龄相关。
75岁以上的老人治起来非常难。在病情这么重的情况下,几乎所有高龄病人的情况,都是一个器官还没治好,别的器官又出问题了。
原因你肯定知道,人老了,器官的代偿能力差了。所以死亡风险非常高。
但是这个病人不同,她对药物的反应很好。在病床上躺了两周,身上一点都不肿,咳嗽力量也大。
后来她的肺炎治愈了,拔了气管插管,高高兴兴回家了。
直到今天我都一直在想:这个病人不是我治得好,而是她只是老,但并不衰。
这个病人尽管103岁,但是长得却没那么老,咳嗽力量非常大。咳嗽,就是针对肺炎最好的自我修复能力。所以她能抵御疾病并且从中修复。
这是一个老而不衰的病例。
我们医院还治疗过一个早老症的病人。14岁的年龄,但是身体已经老化,面容苍老,眼球内陷,皮肤全是皱褶。
这种罕见病,身体老化速度是正常人的5-10倍。这个病人虽然不老,但是身体已经衰了。
这两个病例说明,衰老速度在个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多数时候,年龄大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衰老的程度。但是衰老的本质,却不是年龄大。

衰老的本质:自我修复能力下降

进化论认为,衰老是年轻必须付出的代价,有助于整个物种的生存和繁衍,毕竟地球资源有限。
这么说很有道理。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让人赶紧变老,死了之后赶紧给后代腾地方。那肯定没人愿意。
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衰老的机制,以及怎么延缓衰老。
我把人类研究衰老的最新进展,总结了三个层面:
衰老的第一个层面:基因损伤。
在前面的课程里讲过,很多因素会引起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就是一种损伤。
比如,细胞分裂的时候会有突变,接触紫外线、化学物质,人体产生的自由基也会引起基因损伤。
随着年龄增长,这些损伤就会逐步累积和叠加。如果这种基因突变发生在关键位点上,就会变成癌症基因。
从这个角度看,癌症就是衰老的一种表现形式。
基因损伤的累积越来越多,就像染色体长满了伤疤一样,就会影响细胞的功能。
衰老的第二个层面:细胞功能异常。
细胞功能异常会表现为很多方面:
比如,内分泌腺体分泌激素越来越少。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就会引起皮肤弹性下降、皮肤干燥、月经紊乱和骨质疏松。
再比如,细胞利用营养物质的能力也会下降。会出现糖尿病、高血脂。所以,这类病人并不完全是营养物质摄入过多,同时还有利用障碍。
另外,人体还会产生很多衰老细胞和有害的蛋白质,短时间内清除不掉。
比如,阿尔茨海默症病人的大脑里面,会沉积很多淀粉样蛋白和衰老细胞。
这些物质不仅“占着地方不干活”,还会引发慢性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速阿尔茨海默症的发展。
无论是激素水平下降,利用营养物质的能力下降,还是清除衰老物质的能力下降,这些都是细胞功能下降的表现。
但是我们说过,人体可以自我修复。
刚才提到的103岁的老人,得了重症肺炎却能很快痊愈,靠的就是自我修复。
衰老的第三个层面:只有自我修复能力下降了,才是真的衰。
我们看看人体有哪些自我修复能力。
比如,基因损伤可以自我修复。
比如,深度睡眠的时候,大脑神经胶质细胞的体积可以缩小60%。就是为了给大脑内的液体留出空间,加快液体循环,清除衰老物质。这也是自我修复。
再比如,细胞损伤或者死亡之后,人体的干细胞会加快分裂,补充坏死的细胞。这还是自我修复。
只有自我修复能力下降了,它没办法修复基因损伤,没办法恢复细胞功能的时候,才是真的衰了。
所以,衰老的本质不是年龄,而是自我修复能力的下降。
毫无疑问,衰老带来了很多问题。
比如皮肤皱纹,行动能力下降,免疫力低,得了病很难痊愈,记忆力也会下降。
这是自然现象。
我认为,现代医学的进步让咱们有能力和很多慢性病对抗。在未来,医学可以帮助高龄的人解决很多躯体上的问题。
但是,目前最难解决的问题,是衰老带来的认知能力下降。

延缓衰老:激发自我修复和代偿

有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智力和身体的病——阿尔茨海默症。目前,中国阿尔茨海默症的患者有1000万左右。
有一个比喻:阿尔茨海默症的病人,他的大脑就像被什么东西慢慢吃掉一样。就这么一路地走向衰,走向亡。
对于导致这个病的因素,有的研究认为是大脑里的衰老细胞,也有的研究认为是口腔内的微生物。
但是直到今天,医学还没有搞清楚确切的发病机制。所以,目前也缺乏对于这个病的特效药物。
医学总会有攻克阿尔茨海默症的那一天。对于这个病,我也提不出太多的建议。
但是,我们可以延缓因为年龄增大而引起的认知能力下降。
心理学家把人的智力分成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是后天获得的认知能力。
比如学会的某种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等。晶体智力不会随着年龄下降。
流体智力是一种先天的能力。
比如记忆力、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这种智力是有生理基础的,所以,它在30岁以后会逐步下降。
我个人认为,既然流体智力有生理基础,那么咱们利用有效的方法延缓生理衰老,很可能有利于减慢流体智力的衰退速度。
比如,节食。少吃有利于清除大脑里的衰老细胞。
比如,运动可以帮助咱们清除体内废物,增强自我修复能力和代偿能力。
再比如,戒烟限酒可以减少基因损伤,也就是减慢了衰老的速度。

毫无疑问,咱们这代人可以活得更久。但是,要让生命更精彩还得靠自己。
来源:中健康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仅限分享学习,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或做相关处理。

相关文章

新冠病毒会促进细胞衰老,从而导致长期后遗症的出现

衰老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补充干细胞 ,推迟衰老进程!

Nature重磅|年轻的免疫细胞可以逆转衰老,研究发现抗衰老药物重要靶点

Science:另辟蹊径!​研究发现细胞抗衰老药物,可降低冠状病毒相关的死亡率

大脑也要扫垃圾:扫走衰老细胞,你可能会“永葆青春”

说好的我们一起变老,可你却偷偷用了干细胞抗衰老!

Cell:刘光慧教授团队解码衰老机制和干预丨CellPress对话科学家

新冠病毒为啥是老年人“杀手”?《自然》子刊:病毒让肺更老了

“老而不衰或实现”,中国科学家破译部分衰老密码

干细胞疗法在抗衰老上的4个应用方向

COPYRIGHT © 2022 sa123.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