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皇室八卦系列第二部

英國篇前傳
原創:嗔才人

上期回顧
凱瑟琳結婚未幾,新婚丈夫阿瑟就病逝了,又被許配給了未成年的英國小王子亨利。次年,英國伊麗莎白王后因為難產逝世,亨利七世為了早日拿到豐厚嫁妝又試圖自己娶凱瑟琳為妻,被西班牙伊莎貝爾女王駁回,維持與小亨利的婚約。然而,還沒等到亨利八世成年履行婚約,伊莎貝爾女王就不幸去世了。沒媽的娃兒像根草,父親費迪南忙著爭權奪位,對凱瑟琳的求救信不管不顧,卻回信要求她一定完成成為英格蘭王后的使命。

求告竟無門嬌女苦求自救
柳暗又花明公主終遇轉機
第四章
被顛覆的童話
高塔中的公主純潔而美麗,高大英俊的王子來到塔下,自然而然就愛上了她。
讀了父親費迪南的信,凱瑟琳如同掉進了冰窟窿。童話裡的公主總會有英雄降臨拯救的。而她的英雄又在哪兒?在這種情況下,聰明的女人一定會想到,要爬上英國王后寶座,一定要討好小王子亨利。畢竟老國王活不了幾年了,以後的事情,還是要新國王做主。《權力的遊戲》裡面,寡嫂瑪格麗特為了防止自己跟小王子託曼的婚事出現變數,可謂煞費苦心,又是色誘,又是攻心。不過,歷史上這位純潔(呆瓜)的凱瑟琳公主卻花了好幾年功夫才總算開竅,想明白了原來走向婚姻首先需要籠絡男人。

作為一個篤信天主教的國家長大,而且從小就定下了婚事的公主,凱瑟琳一直被灌輸的思想是:她的婚姻早就被上帝定好了。至於亞瑟王子去世,教皇同意更改婚約,大家也能冠冕堂皇地說,之前是誤解了上帝的旨意,搞錯了人而已。可是,當聽說英國國王因為自己的父親可能無法按時支付嫁妝而決定取消婚約,凱瑟琳徹底迷惑了。婚姻難道不是上帝的神聖意志安排的麼?怎麼可能跟嫁妝,跟金錢有關係?
她天真地跑去問西班牙大使,你真的相信我爸爸不給嫁妝,英國國王就敢取消婚約?在得到了肯定答案之後,她將信將疑,又跑去問自己的懺悔牧師。這次得到的答案依然是:只要英國國王願意,他就可以宣佈取消婚約。此時,凱瑟琳的三觀徹底崩潰。如果僅僅是生活上,肉體上受苦,她還可以相信這是上帝給予她的考驗。但是這個打擊卻毀滅了她從小生活在其中的理想化世界。原來真實的生活中,上帝的旨意竟然抵抗不過凡人的意志?所謂上帝神聖的安排竟然要跟人間最世俗的金錢畫上等號?

不知過了多久,凱瑟琳的腦子裡才轉過了這根弦,終於接受了這個殘酷的現實。她漸漸的明白,要指望亨利七世回心轉意幾乎是不可能的—— 雖然他並不敢當眾承認自己背信棄義,表面上只是故意拖延婚期。讓爸爸提前送來嫁妝,看來也不可能。所以唯一的希望就是小王子亨利能夠信守承諾,在未來能決定自己的命運的時刻,對她不離不棄。但是,說起主動籠絡男人心,又談何容易?更何況此時凱瑟琳其實連基本生存條件都很艱難。
幾年下來,凱瑟琳經歷過只能吃殘羹冷炙的日子,甚至需要到市場上撿賣不掉的不新鮮的食物充飢;她也明白了衣著破舊的滋味,更別提什麼打扮裝飾了;她完全無法支付從西班牙陪嫁過來的使女僕人的工資,甚至連日用品都要靠變賣首飾跟賒賬來對付……人的耐受力的確是驚人的。面對著如此慘痛的現實,從小嬌生慣養的凱瑟琳並沒有像她跟父親信裡抱怨的那樣,生生被窮死、病死、餓死、凍死,她活了下來。只是,過去那個無知天真的女孩子,已經徹底消失了。

凱瑟琳的轉變,其實內心多於外表。畢竟,像她這樣性情溫和的女人再怎麼受刺激,也變不成精明尖刻的模樣。她一生都很柔順。但是當她是個不懂事的小丫頭的時候,這種柔順不過是沒有主見的標誌,並不代表她懂得忍耐是一種美德。而苦難則教會了她,抱怨是沒有用的,如果被傳出去,只能讓自己境況更糟,所以再多的苦水也只能自己往肚子裡咽。另外一個變化就是,她不再幻想能有別人幫著她謀利益了,只有自己為自己打算。從此時,凱瑟琳才算正式開始從女孩到一個女人的演變。
幫助她做到這一點的,還有英格蘭小公主瑪麗(Mary Tudor)。跟勢利眼的僕人們不同,這位小公主並沒有因為父親歧視凱瑟琳而瞧不起她。瑪麗在母親伊麗莎白王后去世後,對這位跟母親一樣溫婉的大姐姐相當依戀。尤其是不久以後,凱瑟琳自己也遭受喪母之痛,共同的傷痛更加深了她們之間的友誼,讓她們變得親如姐妹。她倆的這種閨蜜關係,一直維持了一生,直到瑪麗幾十年後因病去世。

看到按照英格蘭風俗長大的瑪麗,的確讓凱瑟琳吃驚不小。因為她小小年紀,竟然有那麼多事情都敢自己作主。而凱瑟琳反觀自身,都這麼大了,一切都還受到年長的高階僕婦(好比紅樓夢裡那些老嬤嬤的角色)教訓。因為對天主教極度虔誠,西班牙宮廷繁文冗節也就格外多。禮教越多,加在女人身上的桎梏就更多,無論東方世界,還是西方,似乎都是如此。凱瑟琳所在的西班牙,女人做事循規蹈矩,穿著也是十分保守的。自重的女人上街都要帶著紗巾,身上的肌膚更是別想露出來半點。當著外人,女人如果隨隨便便歡笑,那就是輕浮的表現。尤其作為王室子女,他們平時都被教導要正襟危坐,絕對不能輕易流露喜怒哀樂。西班牙篇裡面為什麼胡安娜公主見到輕浮的菲利普第一眼就被他迷住了?就是因為西班牙公主一個個被教養得太古板,壓根沒法抵禦大色狼的邪魅!

再說英國這邊的女人,她們在裝束上就給了凱瑟琳強烈的視覺震撼。隨便看看周圍的女人,衣服領口開得一個比一個低,幾乎快要露出上半邊脹鼓鼓的乳房。而且,她們就這麼穿著裙服走在大街上,竟然可以不用再加上披肩或者圍巾,紗巾遮掩。尤其那些懷抱嬰兒的媽媽們,半路上一聽孩子鬧了,當街就能從裙服裡掏出乳頭給孩子餵奶。第一次看到這種場景,凱瑟琳都要昏厥了。

另外,英格蘭的大街上,人和人之間沒有那麼多規矩,男男女女在一起可以自由地談笑。有什麼歡快的節日,男女老幼都不拘禮節地跑到大街上吃喝歡慶。包括小公主和小王子,也都很享受這種節日的歡快,會笑容滿面地與民同樂。對於從小被嚴格管教的凱瑟琳,這簡直是難以想象的自由啊!跟英格蘭的女人相比,她發覺自己簡直就是一個西班牙小洋娃娃,像木偶一樣中規中矩。自我意識的覺醒,也讓她明白,一定要發揮女人自身的魅力,為自己緩解困境。
漸漸地,她終於學聰明瞭。面對厭惡之極的亨利七世,她竟然能夠在公共場合對他甜美微笑了。偶爾被允許參加王室活動,她還能裝出快樂乖巧,非常討人喜歡的樣子,四處社交周旋,讓周圍人不再隔閡地把她當成外國人。對於西班牙使節,她也不再傻乎乎地明著抱怨了,而是巧妙地跟亨利七世暗示,這種勢利小人哪裡值得信賴?要想跟我父親催帳,還是得靠我,我一定全心全意為您服務。而對於父親,她也開始學會外交辭令:“爸爸你不能不支援我。還記得媽媽曾經給英國國王推薦續絃我們西班牙的貴婦麼?我正在努力讓他再次認真考慮這個建議,但是,我們還是需要您多展示一些西班牙方面的誠意。”
當然,她最需要籠絡的一個人,最能夠指望的一個人,還是那個小王子亨利。可是此時的小亨利卻幾乎被爸爸給關了起來。自從大兒子去世,又沒有了妻子幫忙照顧孩子,亨利七世就近乎瘋狂地要保護自己的寶貝小兒子周全。他恨不能把小亨利鎖入溫室,再不讓任何危險靠近他。比如,小王子整天都待在王宮,周圍重重護衛,被父親限制跟其他人接觸的機會。國王嚴令禁止王子參加任何可能造成危險的戶外活動,尤其是比武大會。

那個時候,貴族之間的騎士角鬥,比如馬上長槍比武非常流行。這種競技遊戲在英國的地位,類似於現在的足球世界盃。優秀的選手就跟球星一樣,會有無數人追星崇拜。他們不光能得到全場歡呼,哪怕走到大街上,也會收穫無數追星族女粉絲愛慕的目光。參考《權力的遊戲》裡面 ”百花騎士” 的傲人風頭,還有託曼小王子對他五體投地的崇拜。歷史上真實的小亨利王子也不例外。沒有哪個男孩子會不喜歡打仗的遊戲,會不喜歡當英雄的感覺。更何況小亨利從小活潑好動,身材高大挺拔。而在哥哥死後,別說參加這些遊戲了,他連出去看的機會都沒幾次。如果天性軟弱,小王子很可能就被父親這種高壓管制給塑造成一個謹小慎微,唯唯諾諾的膽小鬼。問題是,小王子天性相當有主見,父親給他的種種桎梏,都在日後給他心中埋下了叛逆的種子。他迫不及待地等候著自己能掌權的那天,他要用跟父親完全不同的方式給這個國家帶來活力。

既然外人輕易見不了小亨利,那麼小公主瑪麗的角色就變得重要起來。亨利七世一共四個孩子。大女兒早就嫁到蘇格蘭作王后。大兒子亞瑟從小就被認定是王位繼承人,天天忙於學習如何當好一國之君。而小好幾歲的亨利和瑪麗,則可以在媽媽身邊過著相對自由輕鬆的日子。這對兄妹年紀相仿,一起長大,小時候並不像哥哥一樣長期留在王宮被管教,也就有了更自由的成長環境。伊麗莎白王后非常重視家庭親情,大部分時間都陪在孩子們身邊。所以母親去世後,兄妹倆人就成了生命中最親密的人。在小亨利被與世隔絕的這幾年,妹妹瑪麗是少數幾個擁有特權可以自由接觸他的人。可以想見,瑪麗對外界世界的看法,會給小亨利帶來多大的影響。

雖然凱瑟琳幾乎找不到能跟小王子單獨見面的機會,但是所幸有瑪麗公主這個強大閨蜜,外加與亨利八世老師的妻子關係也很好。這些知書達理的女性都非常同情凱瑟琳,並且都對亨利八世的思想很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一方面是妹妹的感染,一方面是對父親本來就有很多不滿,很可能從那時候起,亨利八世就開始厭惡父親唯利是圖惡待凱瑟琳的方式,並下定決心未來要跟父親做不一樣的事。
當凱瑟琳在貧窮困窘中苦苦掙扎的時候,西班牙的局勢卻起了戲劇性的變化。就在菲利普一行回國後不久,他就暴病去世,留下姐姐胡安娜陷入精神崩潰的境地。她不許別人把丈夫的屍體下葬,甚至在屍臭都無法遮掩的時候還要天天親吻那具死屍。因為他們的孩子還太小,費迪南這個外公終於趁機搶回了完整的西班牙帝國的統治權。再次統一了西班牙的國王回頭再看自己英格蘭的盟友,卻發現亨利七世已經開始算計跟法國交好能撈到什麼好處。費迪南氣得一邊以戰爭來威脅英格蘭,一邊加緊籌措嫁妝保證凱瑟琳儘快完婚。

轉眼間,如同鹹魚幹一樣被扔在一邊無人理會的凱瑟琳,似乎又成了一個有價值的人。而且,那個西班牙大使太不稱職了,竟然暗中幫著亨利七世。於是費迪南一怒之下罷免了大使,卻發現手頭還沒有合適的替代人選。這時候的凱瑟琳趕緊趁機跳出來說,爸爸,你怎麼忘了我啊?還有比你女兒更值得信賴的人選嘛?而且沒人比我更熟悉亨利七世的秉性了,我現在英文流利,還有什麼不能勝任大使的?於是,費迪南破天荒地任命女兒為西班牙大使,凱瑟琳終於不必被其他男人拿捏在手裡,隔絕她跟母國的關係了,日子總算好過了點。

這時的亨利七世已經重病纏身,即便此時,他還在為如何處理國際事務打盡了小算盤。而凱瑟琳已經成了一個成熟的(滑頭的)外交官,她拼命美言說自己可以幫亨利七世娶到守寡的姐姐胡安娜,獲得西班牙潛在繼承權。顯然,她父親西班牙國王是不會同意這門婚事的。剛死了一個豺狼菲利普,他怎麼可能再把一隻老狐狸招進家門。但是為了安撫英格蘭,他還是答應讓胡安娜的大兒子查理五世跟亨利七世的小女兒瑪麗結親。可是因為心裡其實老大不情願,擔心這門親事會給西班牙埋下再次分裂的禍根,所以費迪南特別命令凱瑟琳不許參加訂婚的慶祝活動。
此時的凱瑟琳已經不是幾年前那個任人擺佈的單純小丫頭了。看透了人人逐利,機關算盡的政治鬥爭,她已經懂得該如何為自己打算。既然她的目標是長期留在英格蘭,她就不能不給英國王室這個面子。更何況瑪麗是在困境中跟她建立了深厚情誼的好朋友,她一定不能給這個盛大的慶祝活動掃興。這也是一向恭順的她,生平第一次直接違抗父親的命令,去參加瑪麗與查理的訂婚儀式。
作者有話說
歷史上的 Mary Tudor 有兩個,一個就是這個瑪麗小公主,另一個則是凱瑟琳的女兒,史稱 “血腥瑪麗”,就是照著這個姑姑的名字取的。而這兩個瑪麗雖然同名同姓,形象卻截然相反,一個美,一個醜;一個瘦高,一個矮胖;一個聰明大膽,一個心眼憨實;一個婚姻幸福,丈夫孩子環繞,一個婚姻不幸,最終孤獨死去。
“血腥瑪麗”的故事,以後有機會提,先講講現在這個瑪麗小公主的八卦。她絕對是歐洲公主屆的奇人,能帶動嫂子學會自立,而她自己不畏世俗眼光的那種反抗個性,才真正令人驚歎。她的故事也出現在後人創作的無數浪漫文學影視作品中。
雖然胡安娜的兒子查理五世與瑪麗公主舉行了盛大的訂婚儀式,可是鑑於國際形勢變化,瑪麗成年後並沒有嫁給他。反而為了在西法之間作平衡,被改成許給法國垂死的老國王路易十二。

實際上瑪麗早就心有所屬,對方是英格蘭一位非常出色的騎士:查理·布蘭登。此人相當英武,在多次比武大會上嶄露頭角,並且深得國王器重。雖然他曾有過妻室,還是不妨礙小公主對他傾心相待。
被迫為了國家利益嫁給以荒淫無度著稱的法國老國王,令瑪麗公主非常不高興。不過,她也知道這個年老體衰的糟老頭活不了幾天了,所以作為登上去法國航船的條件,她讓哥哥必須答應她,一旦老國王死了,她將有權自由選擇下一任夫婿。
所幸這位老頭子國王娶到小妻子不到半年就病死了。而接下來新登基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其實也垂涎瑪麗的風姿美貌。他就是之前西班牙篇提到過那個,一生跟西班牙國王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對著幹,本人高大魁梧,英武過人的超級大情聖。弗朗索瓦剛一登基,就迫不及待地找瑪麗的哥哥亨利八世商量著要娶她。(沒想到,查理跟弗朗索瓦鬥了一輩子,竟然還曾經有過因為英國公主間接當過 “情敵” 的橋段。)
按說,有弗朗索瓦這樣年輕有為,儀表堂堂的國王垂青,換了任何一個女人高興還來不及吧?意外就發生在亨利八世派人去法國接瑪麗回來等待新婚約簽訂的時候。
亨利八世派去的人,恰恰就是查理·布蘭登。為了防止他倆感情決堤,亨利八世還在臨走前逼著布蘭登以騎士榮譽立誓,決不會冒犯瑪麗公主。可是,當這對情人相見之後,天雷勾動地火,什麼國王的命令,什麼騎士的誓言,都被拋到腦後了。這對愛人劫後重逢,相擁在一起,誓死再不分離。為了防止法國國王的糾纏,和英國國王的逼迫,他們秘密在法國舉行了結婚儀式,然後才坐船回到英格蘭。

一時之間朝野譁然,亨利八世拍案震怒——堂堂英格蘭的長公主,外加身兼法國王太后,如此尊貴的身份竟然忘乎所以,私定終身,下嫁一個新近才被國王提拔成貴族的騎士,這還不亂了套了?亨利八世氣得幾乎立刻下令要砍掉新郎的腦袋。連樞密院都裁決這起惡性事件絕對算得上是叛國罪!雖然掀起了巨大風波,平靜下來的亨利八世看到妹妹對愛情的堅定,最終還是心一軟,放過了妹妹妹夫,並且為他們舉行了公開婚禮。後來,事情過去了,亨利八世不僅忘了當時氣頭上的話,還對瑪麗生下來的幾個孩子們寵愛有加,有空就去她家串門。可見這個瑪麗公主的個人魅力有多大。

小編:圈常在
往期回顧

【無事生妃】MuchAdo_USA原創文章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朋友圈
公眾號及其他媒體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轉載合作請寫郵件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