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ps:点击上方【憨爸在美国】查看往期内容 ---
几个礼拜前去北京,临走的那天,有一位出版社的朋友一定要拉着我见一下,说刘心武老先生给儿童写了一本特别好的《红楼梦》,一定要给我看一下。
我当时是一脸的犹豫,红楼梦我从小就读过一点,并不是很喜欢,感觉里面充满了脂粉气,还有男欢女爱、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东西。小时候也看不大懂,有时还看得面红耳赤的,远没有我看三国、水浒、西游记那样的大快朵颐。后来也是因为上中学后,记得课本里有林黛玉进大观园这一章,那时候才又重拾了对红楼梦的记忆,也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需要罢了。因此,出版社朋友给我推荐《红楼梦》,我下意识是拒绝的。
不过当我接过样书的一刹那,我突然好感大增。那时候正式的书还没有出版,但是仅仅是一本样书已经让我感觉到和我记忆中的红楼极大的不同。
下面这张图就是我收到的样书,仅仅就这个样式,已经做了数十版。

我拿到书后还回家翻箱倒柜将我小时候看的《红楼梦》给翻出来参照,下图就是我童年的珍藏,

为了判断书的好坏,我还请憨憨外婆和憨憨奶奶将这套新书都仔细研究了一遍,她们那一辈人都是看《红楼梦》长大的,都是红楼忠粉,因此对《红楼梦》的见解比我更深。结果两位老人家一看这套红楼,连声称好,说特别适合给孩子看,还连夜写了一份将近10页纸的报告给我分析书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两位老人家写的读书笔记)
有两个妈妈的肯定,因此更坚定了我向大家推荐这套《红楼梦》的决心。本来出版社想请我首发的,但也是因为前前后后地调研,自己通读一遍,也请长辈帮忙把关,所以一直拖到两个礼拜后才很放心地向大家推荐这套书!

文字非常通俗易懂
我拿到书后当天晚上一口气就读完一本,真的和我小时候读的红楼有天壤之别。因为这版儿童红楼的文字非常通俗易懂,不像古文那般晦涩。
原版《红楼梦》的每个章节都是一句押韵的诗句,就像第一回的标题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虽然押韵,但是儿童看了却是不大懂,而儿童版红楼梦第一章的标题很简单,就4个字:“石头下凡”,直入主题,也好理解,就连憨憨这种中文不是特别好的孩子来说也都看得明白。
下面这张图很能代表原版和儿童版红楼在标题上的区别,

接着我们看“石头下凡”的内容,在原版红楼梦里,石头下凡的的内容有两页纸,它的内容分为两块,一块讲女娲补天从而产生石头的来历,另一块讲僧道和石头发生的故事。
下面这张图就是原书的内容,红色方框是女娲补天的石头来历,后面洋洋洒洒一大段都是讲僧道和石头的对话。

小时候我看这一段的时候,就感觉不是很有趣味,对我来说女娲补天用到的石头这个故事很神奇,应该多讲一些,而僧道和石头的对话太枯燥,有点拖沓的感觉。结果看到儿童版红楼后,发现刘心武老先生真的是为了孩子将结构和内容做了一个很大的改动。
首先在文字部分:
-
结构上:有条有理地完整展示整个故事发展的过程脉络;
-
内容上:契合儿童的语言习惯,文字描述简单易懂,并且还有知识点补充。
其次是图片部分:
辅以充满中国风又兼顾现代美学的精美插图,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整个内容。
整部红楼梦的开篇是由一块被女娲遗落的补天石引起的,那块被遗落的补天石,经过一系列的故事发展,成了“通灵宝玉”。我们大人知道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里的创世女神,但是孩子是不懂的:女娲是谁?为什么要补天呢?而且还是用石头补?
这本书里站在孩子的视角,先解释了女娲和她用石头补天的由来及过程:

再对比下原版对于女娲补天这部分的文字描述,从文字角度来看,明显儿童版的会通俗易懂很多很多!

除了文字之外,书里还配上一张女娲补天的插图,插图不仅精美,更是帮助孩子理解书中的内容。

石头已经登场,接下来的故事简单说就是一个道士和一个和尚(其实是神仙)发现了它,把它变成了一块小小的宝玉,带在身上一起回到了天庭。
讲到这里的时候,很多孩子会有个问题:什么是道士,什么是和尚呢?
因此刘心武老先生结合他之前给孩子读红楼的经验,将最容易产生问题的地方设置了一个小百科的环节,就是帮孩子解答一些书中的疑问。比如书里专门向孩子补充解释了僧道这二者的不同:”和尚没头发不留胡子,道士留头发也能留胡子“。并且同样配以图画加以说明。


2
过滤了少儿不宜的内容
原版红楼我最忌讳的地方是有不少男欢女爱的内容,我还记得小时候看得是小心脏砰砰直跳。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开始看的警幻仙姑,在和贾宝玉沟通完后就开始教宝玉云雨之事。
下面这张图就是节选自书里少儿不宜的内容,

但是刘心武老先生在编著儿童版红楼的时候,虽然也写警幻仙姑,但是将那些性启蒙的事情一并删去。在这本书里,警幻仙姑是一个住在天上的太虚幻境中,掌管神仙和物件下凡,安排和记录他们在凡间的一切经历,并指挥仙女表演内容的神仙。

在这一讲的结尾部分,她安排神瑛侍者(下凡后变为贾宝玉)和绛珠仙子(下凡后变为林黛玉)下凡的理由和过程很纯粹:神瑛侍者是到了下凡的时间;绛珠仙子的下凡是因为警幻仙姑被她想报答神瑛侍者的理由所感动而安排的。完全没有原著中那些涉及性的描写,很单纯。

比如红楼中一个著名的桥段“平儿理妆”。在原著中平儿是王熙凤的陪嫁丫头,也是王熙凤丈夫贾琏的通房丫头。 简单来说事情的起因是贾琏趁王熙凤生日宴和仆人鲍二的媳妇厮混,被凤姐发现。结果王熙凤和贾琏都把平儿打了一顿。最后贾宝玉知道了这事,给平儿道歉,让平儿重新梳妆,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在这本书里,平儿的身份变的单纯了,没有了“通房丫头”这种身份,只是王熙凤的大丫头,平常帮王熙凤处理事务。

事情的起因也删除了贾琏的不正当男女关系,直接写成了贾琏夫妻有时候会闹脾气,这次闹翻了,他们吵翻了却拿平儿出气。

这段事情最后由贾宝玉向平儿道歉,平儿重新打扮梳妆暂告一段落。刘老先生将贾宝玉这种平等待人的优点作了提炼,并通过这个件事教育小朋友要乐于帮助他人。把阴暗面剔除,给孩子展现人性的美好。

3
对于国学的启蒙
红楼梦是国学里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材、考试常考的内容。就拿我上学那会儿来说,我的课本里就有刘姥姥进大观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断葫芦案等内容,可以说我的红楼梦启蒙就是从教材开始的,也是为了应试,我才看了红楼梦的原著。
就我学红楼梦的感觉而言,里面学习的难点就在于理解诗词的含义、人物的关系,而这套儿童版的红楼梦就能很好地帮孩子解决这个问题。
举一个例子,我们看“元妃省亲”这一章,这是红楼梦书里一个很重要的章节,利用元妃考贾宝玉诗词这个线索将很多人物关系、诗词理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元妃让贾宝玉他们写诗,其他人写一首,贾宝玉写四首。
1. 首先就写诗这件事中可以观摩出人物关系和个性。
任务布置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3个人内外表现都不同,里面很多小细节将人物的个性展现的惟妙惟肖。比如贾宝玉,虽然聪明但平时不用功,所以写的很吃力,最终靠着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帮助完成了任务。

薛宝钗指点贾宝玉改掉一个字。

林黛玉帮贾宝玉写出了第四首诗。

林黛玉跟贾宝玉不同,她特别有才华,反应敏捷很早就写出来了。内心还觉得一首诗太少。

最后把自己写诗的纸团悄悄扔给贾宝玉。

薛宝钗呢,纠正了贾宝玉的一个字,内心很羡慕元妃进宫为妃。

你看就写诗这个事件,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孩子看完后也大概能理解她们人物之间的关系。
2. 其次就是诗的解读。书里的诗词解读并不空泛,也不会像教材那样解释的特别生硬。
就拿林黛玉帮贾宝玉写出的第四首诗“杏帘在望”来说,以前读文言文我对这首诗不甚明白的,而且我经常是“快进”,看到诗就直接跳过。其实这样的阅读风格并不利于我掌握整本书的内容。
刘老先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会精选出一部分书中的诗词来,并做详细的解读。就“元妃省亲”这一节来说,从诗的题目开始,循序渐进地讲解整首诗的意思。首先告诉孩子,“杏帘”是什么意思?

然后就讲解诗题“杏帘在望”是什么意思。


接着就是展示整首诗,对于生僻的字,特别标注了拼音,方便阅读。

诗词解读时先告诉孩子,这首诗的体裁是五律,还补充说明这种律体的特点。

接着就是逐字逐句的讲解这首诗了。


为了帮助孩子理解,书里根据诗句配了插图。

这套红楼里,涉及到诗词的有6讲内容。读完这套书,对孩子的国学水平能有一个很好的提升!

4
书里面穿插科普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所以里面会有很多涉及到古代的内容。这些内容或是物品的名字,或者是古代的地名、官职、宗族关系等等。书里在介绍这些内容的时候,为了怕孩子不理解,会特别做注解。注解的方式有两种:小字注解和“红楼小百科”。
1. 小字注解
小字注解穿插在书里的各个部分,只要内容有涉及,注解就会立刻给出。比如一些古代的名词解释,像建筑名词“垂花门”。

像头饰的名称“攒珠累丝金凤”,

有的是古代的地名,比如“金陵”


2. 红楼小百科
每一讲结束后都有一个“红楼小百科”的部分,小百科里会根据内容和故事的推进,给出很实用的补充知识点。
比如第一讲的红楼小百科,就是讲女娲补天的传说。在小百科中会告诉孩子,女娲补天神话是什么样的。而且告诉孩子,古代之所以会有神话,是因为科学不发达,不能解释很多现象。

有的百科里会给出截止到当前讲中,人物的关系图。红楼梦里人物有很多很多,别说四大家族了,就贾家一家人都特别多。有了关系图,孩子去看红楼梦就方便很多了,人物关系也不会串线。下图就是第五讲之后,贾家的人物关系表。

5
精雕细琢,工匠精神
经典,传统,童趣,精致,这些元素想要完美融合是很难的。这套儿童版的红楼梦,真的是图书团队费劲心血的打磨数来的!全套书200多幅插图,全部都是画家一笔一笔画出来的,完全没有利用电脑绘图!为了保证全套书风格统一,只用了一位画家,半年时间画完200多幅画,而且每幅画还要去磨细节!
这是出版社的原话:
“画家真是很辛苦。2018年春节,大家都是合家欢的时候,画家还在熬夜画图,猜灯谜诗中那幅图就是今年元宵节那天才最终完成的,这一张图画了三天,因为第一稿草图出来,她的构图和原著情节出现了偏差,原著中写到灯迷是贴在屏风上的,而画家画在了灯笼上,这个细节我们的书中没有写到,但是我们画图要尽量尊重原著,所以我们只能让画家推翻重画。”
下面这张,就是用3天时间画就而成的“猜灯谜诗”。

红楼梦里有个很重要的物件,就是那块“通灵宝玉”。为了找到通灵宝玉的灵感,画家参考了各种图,颜色,形状。只是画一个通灵宝玉就改了好几稿,效果,大小全部调整了一遍,就为了画出理想的效果。

最后设计出来的书中通灵宝玉的样子,

对于整套书籍的画风,出版社之前也是尝试过很多形式,包括传统的拓印,剪纸,水墨各种风格,后来才最终选了现在的插画师,用了水彩和彩铅来绘制插图。
正是整个团队的工匠精神,精细的打磨,才有了这套极美的儿童版红楼梦。

老婆说最喜欢这张宝黛共读的插图,超级优美,她都想找电子版当屏幕墙纸了!

6
书的整体介绍
《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适合年龄:5-12岁。全套6本,24开,每本96页。

对于这次团购,出版社还提供了精美的赠品:
-
金陵十二钗画片书签12张
-
猜灯谜书签12张

赠品1:金陵十二钗画片(成品尺寸60*150mm/张,12张/组)
金陵十二钗,可谓《红楼梦》主要人物中的晶莹。她们性格不同、才华各长,命运也各不相同。本套画片正面为十二钗画像,背面辅以原著中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赠品2:猜灯谜签(成品尺寸60*150mm/张,12张/组)
在《红楼梦》原著中,留有多处关于贾府中众人欢度元宵节、猜灯谜的描写。在第二十二回,元春省亲回宫后,差人从宫里送出一个灯谜来,命家里人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灯谜送进宫去,由她来猜。此套“猜灯谜签”中的灯谜则主要选自这一回。

《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适合年龄:5~12岁。全套6本,24开,每本96页。定价168元,团购价115元。
团购时间:7月26日上午8点~7月29日晚上24点
下单后3日内从天津发货,韵达快递,全国内地包邮(港澳台不发货,新疆、西藏补运费45元)。下单后3天内发货,周末不发货。
本次团购不能开票,介意者慎拍!
- 购买方式 -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

如果支付不成功,有两种方法:
-
微信有一个bug导致不能支付,您可以转发这篇团购文给自己,然后通过转发的文章点进去再购买,这样就能解决!
-
或者下载 “微店买家版” APP,然后在店铺中搜索“憨爸在美国”,就能进入购买了
如果想使用支付宝,有两种方法:
-
进入微店后点右上角三个点的地方,然后下面出现的选项中点在新浏览器(我的是Safari)中打开就可以看到支付方式有支付宝一项
-
或者下载 “微店买家版” APP,然后在店铺中搜索“憨爸在美国”,就能进入购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