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叔寫在前面:
很多讀者給我留言,說想看我過去寫的文章。既然這樣,我就把過去十幾年寫的文章整理整理,把其中的一些放上來。由於時過境遷,文章寫法、語言可能不太合時宜了,但想法都發自當時內心的。
大家有閒暇有興趣就翻一翻看一看,歡迎大家在後臺給我留言,我基本都會回覆的。
1
孩子,你三十歲的父親,最近時常在思考有關人生的問題。
是啊!孔子說,三十而立,“立”並不僅僅是指經濟上獨立,而是說思想獨立,真正學會了思考,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怎麼做,只有這樣,當四十歲的時候,才能“不惑”。
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有古人說,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你別覺得低俗,從古至今,大多數人都是為吃穿而來,又為吃穿而去的。他們忙忙碌碌,不就是為了多賺些錢財嗎?錢財的作用不就是吃穿享樂嘛!可能你的父親有些另類而清高,他不這麼認為,也將不那麼去做。
人活著,當與大多數人不同,這樣,生活或許才更加有意思。我比較認同英國人羅素的看法,他說,他的生活目的是對愛情的渴求、對知識的探索和對人類苦難的關懷。
作為大哲學家、文學家和數學家的羅素,把愛情放在第一位,很有意思。
2
我的理解是,感情是人唯一不能控制的東西,愛情又是諸多感情中最琢磨不透的一種,大約也正是這樣,她才如此地讓人樂此不疲,使人瘋狂。
至目前為止,我真正地談過四次戀愛,愛過四個人,而這兩個“四”中間,只有一個是交叉的,就是說,我談的這四次戀愛,只有一個人我是愛她的,而我愛的這四個人中,只有一個是和我談戀愛的。
我愛的人中,有一個她已經結婚了,但我依然愛她。這很傻,是不是?沒辦法,我也知道自己傻,但愛通常就是不講道理的,愛與不愛,你都無法用理性去控制她。
而與我談戀愛的人中,有三個我都不愛人家,這很沒有道德,是不是?但我可以發誓,我的每一次戀愛,都是想和她結婚的,我覺得不愛但合適也可以在一起,只要能夠互相促進互相提高,也會創造美滿生活的。對於真正愛的人,我有一種願意為她付出一切的衝動和熱情,斯文的我也常常做些匪夷所思的瘋狂舉動,例如,曾有一次,我在黑夜裡冒著暴風雪到幾百裡之外去與所深愛的姑娘約會,像油遇到火一樣立即熊熊燃燒。但後來分手了,我又一點都不後悔,因為我和她都知道,我們兩個並不適合。
那四次戀愛,都遠我而去了,那些經歷都已成了往事。此刻的我很平靜,沒有在談戀愛,是最自由的時期。
自由的代價是孤獨,但此時此刻我並不覺得孤獨,沒有燭光映襯,但有香菸相伴,有你相伴,可不,我正在和你說話。我想,天註定我們是父子或父女,我與你,比與你母親還有緣,因為還未認識你母親,我已經在和你交流了。
3
人總是在理性和熱情(衝動)之間行走。如果永遠都理性而沒有熱情,生活是多麼的無趣,如果經常衝動而缺少理性,生活又是多麼危險。愛一個人,最容易讓你衝動,也唯有愛情,你才能體驗到生命中那種極至的狂喜。
孩子,如果你此時還未結婚,我鼓勵你,去追逐屬於你生命中的愛情吧!哪怕是幾個小時的瘋狂喜悅,也能讓你銘記一輩子。如果說體驗的價值在於記憶,幾個小時的愛,又何不是一生的愛?
當然,如果你現在已經結婚,那就停止追逐愛情的腳步吧!坐下來,好好欣賞你的妻子或你的丈夫,從你們平淡的生活中去發現那些零星的激動人心的事情,積少成多,點點滴滴的欣喜也可以匯聚成記憶中歡樂的小溪。
很少有人,一生完全為愛情而活的,也很少有人,活著完全不為愛情。完全為愛而活的人,很可能一生都得不到別人的愛,完全不為愛情而活的人,很可能會得到最大多數人的愛。
不為愛情而活,為什麼而活呢?
有的人為金錢,有的人為權力,而我,則願意為獲取知識而活。當然,我說的知識,並不是僅是書本上前人記錄下來的那些東西,而是世間存在的一切現象、規律和道理。
權力和金錢確實是好東西,如果說人所追逐的一切,都是為了因滿足而快樂的話,那麼任何東西都比不上權錢來得直接而效果明顯。
你擁有了權力,就有人向你獻媚,權力越大,向你獻媚的人就越多,而金錢呢!它則可以讓你購買到幾乎任何人類所創造的奇蹟和提供的一切服務。權錢這兩種東西,其實質是一樣的,就是它們可以讓別人向你低頭,可以讓你高人一等。
卡耐基說,很不幸,人的絕大多數快樂源於由勝利帶來的喜悅。擁有權力和金錢,人們對你就會羨慕不已,恭敬有加,同樣是人,你能讓別人對你這樣,你自然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從而得到因滿足而帶來的快樂。
我在大學畢業的時候,有很好的從政機會,但我放棄了,我並不是不知道權力的好處,而是我同時還知道從沒權到有權的艱辛,對我來說,那種艱辛是一種無法忍受的痛苦。
比如,在比你高一級別的官員面前,你得畢恭畢敬,絕對服從,甚至得放棄做人的尊嚴。我也可以像別人一樣做到這些,但我卻無法在內心上坦然。當級別比我低的人以同樣的方式對我的時候,我並不會因滿足而得到快樂,相反會因內心透徹而深感厭惡。
總之一句話,權力場上的潛規則,並不適合於我。
為錢而活呢,我倒是想過,也願意。獲得金錢,我可以用來救濟社會里的弱者,像羅素所追求的那樣,去關注人類的苦難並且做出直接的、實實在在的貢獻。可是,人的一生,擁有財富的多少,大致上是命中註定的,我自覺得,我這一輩子,是難以擁有太多錢財的,所以,我也放棄了對金錢的追逐。
基於以上的原因,我改而去探求知識,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奧秘。
4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從最高的視角去看,為道而殉,與為財死為權亡是一樣的,都是為某種理念和價值而活。哪種價值更高呢?這因人而異,有博學多才者向權力彎腰的,也有權高位重者向智者低頭的,有智慧和權力都向金錢屈從的,也有金錢在智慧和權力面前如糞土般不值一提的。其實它們本身並沒有高下,高下在於人心。
作為我來說,我永遠不會從內心裡向某個人低頭,無論他家財萬貫還是權傾於鼎,不過我會非常尊敬知識淵博的人,會仰視智慧勝過我的人。
至於羅素說的,對人類苦難的關懷,我想我的能力有限,大概這一生能為受苦受難的人所做的也不會太多。但我想,我會盡我所能,幫助我身邊的人,我把我所探求到的知識,無保留地與他們分享。知識與金錢權力不同的是,分享他的人越多,它的價值越大,你得到的快樂越多,越持久。
你瞧,為什麼老師的心態都比別人年輕,並不是因為他們跟孩子在一起,而是他們與孩子分享了自己的知識,是因擁有更多的快樂而年輕。要是孔子和蘇格拉底能活到現在,他們一定是這個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我的孩子,當你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也與我現在的年齡相仿了,你的一生是要為什麼而活呢?
無論是為權力,還是金錢,或是像我一樣,你一定要記住這兩個字,分享,只有懂得分享的人,才會快樂。即便你為的是權力,假若你總是大權獨攬,不懂得分權授權,即便不累死,也將孤獨而死。
好了,我的孩子,今天我就給你說這麼多吧!
我說的不一定都正確,或許有些地方還有悖於你們這個時代的青年人的價值,如果你能發現問題並且提出自己更高明的觀點,那我最高興的莫過於此了。
——你的父親 2005年5月24日23:45
卯叔寫在後面:
這篇文章,是卯叔剛滿三十歲的時候有感而發的,今天自己重讀,發現現在的想法和十多年前並沒有太多不同。
但我用了十多年時間,發現羅素這個傢伙實在太狡猾,害我不淺。他說他人生的目標之一是追求愛情,聽起來是那麼的令人嚮往,恨不得也像他一樣去生活。但是,他從不坦誠地說他與四任妻子離婚的苦痛,更沒說他與七八個情人的糾纏折磨。是人不是神,有慾望,也會有感情,上床容易,下床難,我不知道他是怎麼處理提起褲子之後的情感與責任的。
透過自己讀書、生活的親身體會,我想說的是,不要輕易地去學別人生活,因為人與人的才智和承受能力不一樣,人家挑兩百斤如履平地,你挑百斤腰就被壓折了。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做什麼樣的事,有多大的胃,就吃多少飯,別餓著,也別撐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