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哲學問題看起來似乎總是很深奧的樣子。
有人說,哲學是一門能讓人變聰明的學問,因為學哲學就是學規律,懂得規律就提升了智慧,提升了自身綜合素質。還有人說,要想難倒一個哲學家,只要問他一個問題就行,那就是——哲學是什麼?
也許,你已經讀過《蘇菲的世界》那樣有趣的哲學入門圖書,甚至讀過了一些大部頭的經典著作,那麼,你該知道哲學並不像想象中那麼枯燥,而是一個包羅永珍的世界。
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哲學是人文科學領域內的基礎學科,是一門非常古老的學問,它的本質是認識和思考我們所處的世界。在希臘文中,哲學是愛智慧的意思。學哲學,就是學習智慧。
吉林大學哲學系孫正聿教授曾提出較深刻的見解:
學習哲學,最重要的就是鍛鍊和培養一種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並進行“前提批判”的理論思維能力。哲學的愛智,無論是對自然的驚訝,還是認識人自己,都不僅僅是一種對知識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一種對生活意義的關切,對生活境界的陶冶。
哲學,是使人崇高起來的學問。為學與做人,其道一也。哲學的愛智,還是一種反思的、批判的思想活動,它要追究各種知識的根據,思考歷史進步的尺度,詢問真善美的標準,探索生活信念的前提。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高校哲學專業在課程建設上致力於強化基礎、注重經典、拓寬領域、不斷創新,已形成一個內容豐富、層次分明的課程體系。
對於哲學來說,不同時代、不同哲學家均給出了不同的定義。通俗來講,哲學,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的學科,是關於世界觀的理論體系。世界觀是關於世界的本質、發展的根本規律、人的思維與存在的根本關係的等普遍基本問題的總體認識,方法論是人類根據世界觀形成的認識世界的方法。
而哲學專業的定義為培養具有一定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能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當代世界與中國的現實問題的應用型、複合型高階專門人才的學科。
實際上,我們很多同學對哲學專業或多或少有些誤解,認為它是一個純文的學科。
哲學專業學什麼?
哲學專業開設的課程主要有哲學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科學技術哲學、倫理學、宗教學、美學、邏輯學、心理學、中外哲學原著導讀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社會實習、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等。本科哲學專業的修業年限一般是四年,畢業後授予哲學學士學位。
哲學研究方向有很多,這裡列出部分方向,實際上我們也可以透過簡單的問題來形容不同方向的研究領域,具體如下圖。

總而言之,學習哲學需要廣泛的閱讀,特別是對經典著作的研讀、思考、批判。
哲學這一個學科門類下只有哲學這1個一級學科,此外它含有8個二級學科,分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邏輯學、倫理學、美學、宗教學、科學技術哲學。

畢業出路有哪些?
一個優秀的哲學專業畢業生應該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理論和歷史;掌握哲學學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治學方法和相應的社會調查能力;瞭解國內外哲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瞭解國內外最重大的實踐問題和發展動態;具有分析和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初步能力。另外,比較重要的一點,是應該具備出色的外語應用能力。
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哲學專業本科就業率連續三年在75%上下,處於中等狀態。與那些熱門專業相比,哲學專業雖然沒有那麼受寵,卻保持著較高的穩定性。
據悉,需求哲學專業最多的方向是教育/培訓/院校,佔29%;需求哲學專業最多的地區是北京,佔23%。
就業方向可以是教師,是非常適合的工作,還有高校內專門從事哲學研究工作的研究員。
可以是公務員,我國公務員考試有專門要求哲學專業的崗位,哲學專業在考公務員方面有一定優勢。
可以是企業政策決策及管理人員,這個工作並不要求太多的專業知識,主要是依據個人的能力與其他專業競爭上崗。
在此建議想學哲學的同學們一定要先對這個專業的學科內容和發展前景有所瞭解再報,如果是不是真的感興趣,這個專業的學習是非常枯燥的。
未來發展規劃如何?
哲學還是有非常對口的工作的,那就是哲學學術研究領域,如果哲學是你的興趣愛好並且想在這上面有一定的發展,那麼可以選擇哲學研究,選擇這條路要做到如下兩點:
哲學研究的類別主要由純哲學和哲學史兩個方面,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依託。但是,如果你選擇這條路,最好要有足夠的興趣以及非功利的思想,其次數學能力(考驗自身邏輯)和英語能力(翻譯外國經典哲學著作)也需要有一定的基礎。
學長學姐建議
①性格指引:學習哲學的人可能很內向、可能很會獨立思考。
②就業情況:就業時,思維邏輯清晰是優勢,專業不對口是劣勢。
③選擇路徑:哲學原意“愛智慧”,任何人都應該學習哲學,但是投身哲學事業需要謹慎。(有興趣才會有堅持下去的信念)
④學習意義:你想的事情可能幾百年前有人想過,你經歷的時代可能幾百年前就做過預期,你認為得過且過的事情在前人眼裡可能關乎生命尊嚴底線。
報考指南
目前全國開設哲學專業的院校有70餘所,其中有20多所為雙一流A類高校。各校招生形式和培養方式則依學校不同而有差別。
除了以『哲學』專業招生外,不少院校(如北大、復旦)等,以『哲學類』名稱進行招生;清華等高校則以『人文科學試驗班』的名義招生,考生一定要注意檢視該試驗班包含的專業(方向)。後兩類高校一般入學後先按學科大類進行培養,經過幾年學習後,再分流到相應的專業(方向)。
精品推薦
其實,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學習哲學,也並不是要做學問,而是想從哲學中獲得啟示,也就是想知道我們這一生到底是怎麼回事兒,要活一個清楚明白,其它都是次要的。而這件事情,似乎也只有哲學才能真正讓你辦到。
哲學的智慧河流,發源於往哲先賢們的辯論與洞見,影響了科學、宗教、藝術等人類文明成果至今。面對源遠流長的哲學史,卷帙浩繁的哲學著作,我們需要一位專業、有趣的“擺渡人”來導航。
為此,哲學之路聯合三聯週刊邀請到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最受歡迎的姜宇輝教授,帶來了《20位哲學家的生命策略》,願你可以從哲學思考中認識如何活著,以及活著的意義。
01
20位哲學家醍醐灌頂的生命策略
這門哲學課程將圍繞人生中有關孤獨、愛恨、生死、迷惘、慾望等20個“大問題”展開,每個“大問題”分為5講,為你講述海德格爾、亞里士多德、叔本華、尼采、加繆、柏拉圖、薩特等20位古今哲學家的思想體系,從中探索出屬於自己的生命策略。

02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學史的智慧課程
這門課程不追求“效率”,並非把教科書式的哲學導論直接扔給你,而是精心地把艱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動的故事和輕鬆的講述,用一整年的時間,透過104堂課程,帶你一點點了解漫長的哲學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主講人會為你解析《存在與時間》《理想國》《沉思錄》《會飲篇》等20本經典哲學著作的精華內容。涵蓋古希臘羅馬哲學、近代早期西歐哲學、德意志古典哲學、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等內容。

03
100+部文藝作品的哲思與啟示
每堂課程開始,主講人都會以一部電影,一本小說或一首樂曲切入,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從鮮活的感情經驗和體悟出發,再上升到哲學性的疑問和反思,讓聽眾更輕鬆地開啟哲學思考大門。
另一方面,好的文藝作品除了娛樂的功能,背後還包含著一種生命體驗、一種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藝作品背後的內涵,不拘泥於自我,更加了解他人,瞭解外部世界。


大 咖 推 薦
▽

掃描海報二維碼,瞭解課程詳情
?

▼點選【閱讀原文】,即可訂閱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