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佈2019年的人口資料。在全國總人口首次突破14億大關的同時,新出生人口卻仍在持續下降,人口出生率再建立國後新低;一增一減間顯示出中國老齡化繼續加深。

圖/pixabay
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五在公佈一系列經濟資料的同時,亦公佈2019年的人口資料。在全國總人口首次突破14億大關的同時,新出生人口卻仍在持續下降,人口出生率再建立國後新低;一增一減間顯示出中國老齡化繼續加深。
國家統計局宣佈,2019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死亡人口998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
2018年人口出生率為10.94%,創下1949年後有資料以來的最低水平,2019年無疑是進一步重新整理建國之後的低點。
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當年(2016年),中國新出生人口1,786萬,較2015年增131萬人,並創下2000年以來的新高,政策刺激效應明顯。但2017年即降至1,723萬人,2018年降低200萬人至1523萬人,2019年又下降了58萬人,顯示二孩政策效應正明顯消退。
國家統計局今日資料還顯示,城鎮化率去年再度提高一個百分點左右。統計局稱,2019年末,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5162萬人,減少1239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個百分點。
2019年末,從性別結構看,中國大陸的男性人口71527萬人,女性人口68478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45(以女性為100)。從年齡構成看,16至59週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9640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4.0%;60週歲及以上人口25388萬人,佔總人口的18.1%,其中65週歲及以上人口17603萬人,佔總人口的12.6%。
逼近深度老齡化

從65歲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的老齡化過渡到超14%的深度老齡化,法國用了126年、英國46年、德國40年、日本25年。中國自2001年65歲老人超過7%後,近年來老齡化比例不斷上升,2019年從2018年11.9%增至12.6%,正快速逼近14%這一水平,預計整個過渡程序可能要比日本更短。
人口資料的背後,牽連著一個國家的勞動力規模。人口紅利之說,就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較低。雖然中國已過了人口紅利拐點,但經濟界一直希望中國能夠鼓勵生育,延緩人口結構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恆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在其最新生育報告中提到,育齡婦女規模已見頂下滑,2030年20-35歲主力育齡婦女規模將比2018年減少29%,其中25-30歲生育高峰期婦女將減少41%;出生人口即將大幅下滑,預計2030年將降至1100多萬、較2018年減少26%。中國生育率下降速度前所未有,當前不僅遠低於2.45的全球平均水平,還低於1.67的發達國家水平。

他還指出,從勞動力方面看,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在2010年達峰值,人口紅利消失,中國“未富先老”,預計2050年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將比2018年大幅減少24%。從老齡化看,中國人口年齡中位數從1980年的22歲快速上升至2015年的37歲,預計2030年將升至43歲;2018-2050年中國老人比重將從12%快速升至30%,屆時每3.3箇中國人中將有1個65歲以上的老人,養老負擔日益加重。
他預計,從人口總量看,中國人口將於2024-2031年前後見頂,具體時間取決於未來鼓勵生育政策力度,2015-2100年中國人口占全球比例或從19%降至7%。
聯合國近日釋出的全球人口報告預計,至2050年,中國人口預計將減少3140萬。到2100年中國人口預計將減少3.75億。印度將在2027年左右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完)
更多原創前沿資訊,請移步路聞卓立app:
